Workflow
香港恒生指数和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市盈率股息率(截至2025/9/30)
新浪财经·2025-09-30 20:03

恒生指数与恒生中国企业指数估值方法 - 恒生指数数据始于1983年,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数据始于2006年 [1] - 估值判断标准为:当前市盈率低于过去N个月中位数则相对低估,当前股息率高于过去N个月中位数则相对低估 [1] - 股息率与市盈率均以最近一年的派息及每股盈利计算 [5] - 恒生中国企业指数的中位数采用过去60个月的数据进行计算 [6] 恒生指数成分股历史演变 - 2006年建设银行成为首只纳入恒生指数成分股的国企股,随后内地大型金融及保险公司陆续纳入 [6] - 2008年腾讯控股和中国铝业取代长江基建及电讯盈科 [6] - 2012年金沙中国、2013年银河娱乐成为成分股 [6] - 2020年阿里巴巴、小米、美团等内地大型互联网公司成为成分股 [6] - 2021至2022年中增加的知名成分股包括比亚迪、招商银行、李宁、京东、网易、农夫山泉等 [6] - 2022年6月13日成分股数目增加至69只,同年9月5日及12月5日进一步增加至76只,期间加入中国神华、百度集团、康师傅控股等 [6] - 2023年6月5日成分股数目由76只增加至80只,加入华润电力、紫金矿业、京东健康、携程集团,无剔除股份 [6] - 2023年9月4日剔除碧桂园加入国药控股,2023年12月4日加入理想汽车、药明康德 [7] - 2024年6月11日剔除碧桂园服务加入比亚迪电子,成分股增至82只 [7] - 2024年12月9日剔除新世界发展加入快手、新东方,成分股增至83只 [7] - 2025年6月9日成分股由83只增加至85只,加入美的、中通快递 [7] - 2025年9月8日成分股增加至88只,加入中国电信、京东物流、泡泡玛特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