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座舱企业集体冲上市,为生存还是为扩张?
贝壳财经·2025-09-30 21:13

公司上市与募资 - 博泰车联网科技于9月30日在港交所上市,成为“智能座舱第一股”,全球发售1043.69万股H股,招股价为102.23港元/股 [1] - 上市所募资金净额将用于扩大产品组合与解决方案、提升技术水平、提高生产测试及验证能力、扩大销售和服务网络等 [1] - 博泰车联已完成多轮融资,累计融资超40亿元 [2] 公司财务与市场表现 - 博泰车联2022年至2024年营收分别约为12.18亿元、14.96亿元和25.57亿元,三年实现翻倍增长 [2] - 公司2022年至2024年亏损分别为4.52亿元、2.84亿元和5.41亿元,三年累计亏损约12.77亿元 [2] - 按2024年出货量计算,公司是中国乘用车智能座舱域控制器解决方案的第三大供应商,市场份额为7.3% [2] - 2024年净亏损增加主要原因为确认应收一名OEM客户贸易应收款项减值亏损增加,以及销售开支等成本增加 [2] - 公司2022年至2024年研发支出分别为2.77亿元、2.35亿元和2.07亿元 [2] 行业上市动态 - 近期多家智能座舱企业密集冲刺资本市场,包括斑马智行、四维智联、镁佳科技、泽景电子等 [1][3] - 斑马智行拟被阿里巴巴分拆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独立上市,四维智联、镁佳科技、泽景电子等也已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3] 行业财务共性与挑战 - 智能座舱企业普遍面临亏损局面,斑马智行2022年至2024年亏损分别为8.78亿元、8.76亿元和8.47亿元 [5] - 四维智联2022年至2024年净利润亏损分别为1359万元、5980.8万元、1.33亿元,呈现扩大趋势 [5] - 镁佳科技2022年至2024年净亏损分别为4.23亿元、3.57亿元和2.91亿元 [5] - 泽景电子2022年至2024年归母净利润亏损分别为2.52亿元、1.82亿元、1.43亿元 [5] - 企业亏损主因是前期巨额研发投入、客户定制化导致的低毛利率、市场竞争压价,以及行业仍处于培育期 [6] 行业前景与战略 - 智能座舱属于技术迭代快、研发周期长、投资高的行业,企业前期发展需要持续资金支持 [2] - 企业集体冲刺港股上市,一方面源于行业高增长需加大融资以加速技术布局和竞争“卡位”,另一方面或是相关投资资本回收时机已到 [6] - 赴港上市被视为缓解生存压力、改善亏损现状、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途径 [6] - 扭亏关键在于构建技术壁垒、规模化提升出货量、创新商业模式,上市能短期缓解资金压力但无法直接解决盈利问题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