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星瞰IPO|京东工业四闯港交所,刘强东资本版图或将再添丁
搜狐财经·2025-09-30 21:53

IPO基本信息 - 京东工业于9月28日第四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拟发行不超过2.53亿股普通股,计划募资5亿美元,预计最快10月至11月完成上市 [1] - 美银证券、高盛、海通国际、瑞银为本次IPO联席保荐人 [1] - 若上市成功,京东工业将成为刘强东麾下第六家上市公司 [1] - 公司于2025年9月19日完成中国证监会境外发行上市备案,扫清了港股IPO的境内审批障碍 [4] 公司发展与融资历程 - 公司前身为京东商城工业品板块,定位为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提供商,于2019年内部重组后正式建立 [2] - 2020年8月至2023年3月,公司完成A轮、A-1轮、B轮优先股融资,累计融资6.35亿美元 [2] - B轮融资后公司估值达67亿美元,但B轮后不到一个月即以每股1.7354美元回购部分Pre-A轮优先股,较B轮价格2.5877美元打6.7折 [2] - 京东集团于2023年3月30日宣布分拆京东工业上市,此前曾于2023年3月、2024年9月、2025年4月三次递表,前两次因境内审批问题导致招股书失效 [3] 股权结构 - 截至申请日,公司总股本为24.66亿股,京东集团通过3家公司间接持有19.44亿股,占总股本的78.84% [4] - 刘强东通过Max I&P Limited单独持有3.68%的股份,为第二大股东 [4] - 其他主要股东包括Domking Investment(2.42%)、红杉中国(1.37%)、GGV(1.01%)等 [5] 业务模式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提供商,主要面向制造业、能源、交通等企业,提供MRO和BOM交易平台 [6] - 通过专属数字化采购系统服务重点企业客户,并通过京东五金城和京东工品汇服务中小企业客户 [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前的12个月内,公司为1.11万个重点企业客户提供服务,平台上有15.8万家商家,SKU数量达约8110万个,是中国最大的MRO交易平台 [7] - 公司收入超九成来自商品销售收入,服务收入占比不足一成,具有显著的产业电商特征 [7] 财务表现 - 营收从2022年的141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0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0.1%,但同比增速从2022年的36.6%放缓至2024年的17.7% [7] - 2025年上半年营收为103亿元,同比增速小幅回升至18.9% [7] - 公司于2023年扭亏为盈,净利润从2022年亏损13亿元转为盈利480万元,2024年净利润增长至7.6亿元 [8]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4.5亿元,同比增长54.9%,净利润率微升至4.4% [8] - 商品销售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91.5%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93.5% [9] 核心战略与运营独立性 - 公司核心战略是发展名为“太璞”的全链路数智化供应链解决方案,旨在为企业客户提供采购战略咨询、技术服务和商品供应等 [10] - 公司对京东商城入口流量的依赖逐年降低,来自京东商城的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47.1%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36.1% [10] - 分拆上市被视为能给子版块带来更多资金支持、提高独立性并提升整体估值的策略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