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球供应链变局下的粤商突围:从“走出去”到“走进去”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9-30 22:08

国际化战略转型 - 国际化模式从“单兵作战”和“产品输出”转向“舰队出征”和“模式输出”,强调深度融入当地市场以实现共创共赢[2] - 企业需从依赖“拼价格、拼规模”的传统模式转向“拼创新、拼价值、拼品牌”的新模式[2][4] - 广东作为对外投资大省,超六成上市公司布局海外,企业数量及境外收入规模全国第一[2] 创新驱动发展 - 创新被视为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核心动力,是关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答题而非选择题[4] - 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聚焦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等前沿领域,以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和“硬核科技”[5] - 具体转型方向包括由工程承包向基建运营一体化转型、由单兵作战向抱团生态出海转型、由传统贸易向电商新业态转型以及加强职业教育合作[7] 协同出海与风险管理 - 建议企业“眼观六路”研判政策,并通过供应链多元化和运用金融工具双管齐下管理风险[8] - 通过行业联盟、联合投标等方式从“各自为战”走向“生态共赢”,提升整体议价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形成“粤商方阵”[9] - 香港可发挥“超级增值人”作用,其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在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商流和人才流方面具备“五流合一”的独特优势[9] 市场拓展与品牌建设 - 2024年广东企业在境外投资设立1900多家非金融类企业,遍布全球96个国家,实际投资超过210亿美元[3] - 广东外贸连续36年全国第一,今年前8个月进出口总值再创新高,其中民营企业进出口3.99万亿元,占全省总值六成以上[3] - 建议粤港共同举办“大湾区品牌周”,设立新能源、智能家居、新消费主题馆,并打造“香港国际新品首发月”以助力品牌全球化[10] 绿色与数字化发展 - 绿色低碳成为国际市场“新语言”和“通行证”,ESG标准是国际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11] - 建议粤港共建“碳足迹+ESG”认证互认机制,并推动“绿色供应链金融”试点,开发多币种套保方案以降低企业汇兑成本[11] - 恒兴集团案例显示,通过全产业链输出和深度本土化运营,海外基地的盈利水平可超越国内,实现可持续发展[12] 本土化与标准输出 - 企业国际化需注重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实现从“卖产品”到“卖标准”的跨越[7] - 恒兴集团在埃及打造中东非洲地区最大渔业产业园,整体输出中国技术、装备和运营模式,是“中国方案”走向全球的范例[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