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普惠金融精准滴灌实体经济
经济日报·2025-10-01 06:03

普惠金融发展总体成就 - 普惠金融、数字金融等领域发展走在世界前列,普惠信贷有效赋能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等长尾市场[1] - "十四五"以来银行业保险业为实体经济提供新增资金170万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36万亿元,是"十三五"末的2.3倍,利率下降2个百分点[2] - 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普惠小微贷款、绿色贷款年均增速均超过20%[2] 政策支持与监管引导 - 金融监管部门设定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和普惠型农户贷款"两增"考核目标,推动银行信贷资源投向普惠小微领域[3] - 金融监管总局牵头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发放贷款22万亿元,扩大无还本续贷政策覆盖范围涉及贷款9.4万亿元[4] - 疫情期间对17万亿元贷款实施延期还本付息,惠及经营主体超1000万户[4] 科技赋能与数字化转型 - 数字金融通过降低金融机构成本、提升服务效率解决金融排斥问题,金融科技突破服务时空限制[5] - 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大数据等技术有效破解信贷投放信息不对称难题[6] - 建设银行通过"商家生意卡"等产品为平台小微商户提供支付、账单、理财等一体化服务[6] 金融服务体系完善与创新 - 已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大型银行与中小银行构建多层次、差异化服务格局[8] - 金融机构通过深入走访、限时反馈等机制提升服务精准度,如江苏银行设置融资需求限时反馈制度[3] - 专家建议推动内外部数据整合,利用AI迭代风控模型,破解小微企业信用评估难题[7] 未来发展方向与挑战 - 需完善资本市场支持,引导小微企业开展股权、债券融资以提高直接融资比重[4] - 普惠金融与产业数字金融、产业场景融合仍面临数据整合、模式创新等挑战[8] - 各类金融机构应避免同质化,大型银行需提升贷款商业可持续性,中小银行应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