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专访牛津亚太首席经济学家卢姿蕙:科创将长期支撑中国增长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10-01 07:11

亚洲经济整体韧性 - 亚洲经济在全球不确定性背景下显现韧性,多国经济表现亮眼[1] - 亚太区域合作的深化可部分对冲美国保护主义政策的负面冲击,缓解全球波动压力[1] - 预测到2030年,尽管全球贸易环境充满挑战,亚洲的经济表现仍将优于全球其他地区[7] 出口与“提前下单”效应 - 亚洲出口表现部分得益于美国关税政策引发的“提前下单”效应,西方消费者为规避未来高关税而提前采购亚洲商品[1][3] - “提前下单”现象支撑了许多亚洲制造商和出口商,但预计其影响将逐渐消退,需求可能减弱,经济增长可能出现轻微放缓直至今年四季度或明年一季度[3] 政府政策与区域合作 - 各国政府的支持性政策将陆续落地,有望缓冲今年下半年可能出现的部分经济放缓[1][3] - 区域合作势头增强,例如《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若成员履行贸易承诺,各经济体可能获得约占GDP 2%的额外收益,足以抵消部分美国关税上升的冲击[5] - 区域化和双多边贸易将进一步增强,更依赖区域间供应链以抵御全球经贸波动[5] 科技创新与生产率提升 - 提升生产率的关键在于科技进步与创新,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持续突破有望为中国经济保持长期增长动能[1] - 中国庞大的制造业基础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一,推动制造业升级将对长期增长产生深远积极影响[1] - 政府高度关注并积极推动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发展,越来越多的政府资源将投入这些方向以增强经济生产力[2] - 中国和韩国等因在科技领域具有领先地位,将继续受益于技术创新,成为未来增长的核心动力[7] 不同经济体的增长前景与机遇 - 东盟国家和印度在未来几个季度有望维持相对健康的增长势头[3] - 不同经济体的关税制度差异将创造不同机会,例如印尼因关税低于越南而使制造业更具竞争力,比较优势现象将显现,不同经济体可能在不同产品上实现专业化[4] - 中国向价值链上游发展,转向高附加值产品,为东盟和印度的低附加值产品制造业和出口商提供了填补空缺的机会[5] 美联储政策与资本市场影响 - 美联储降息25个基点,加上市场预期美国可避免衰退,对亚洲地区投资者是积极信号[5] - 美联储鸽派降息有效缩小亚洲地区与美国利差,利好推动资本流入亚洲,对地区股市上涨起到积极作用[6] - 预计美元在今年剩余时间乃至明年可能适度走弱,令其他货币对美元升值,支持投资者情绪进一步上升[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