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管涛:低利率时代更加呼唤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第一财经·2025-10-01 10:38

货币政策与融资环境 - 中国货币政策处于支持性且总量宽松的状态,主要利率均处于历史低位,预计低利率环境将持续一段时间[1] - 货币宽松政策对于治理物价低迷效果欠佳,因涉及结构性问题需结构性政策解决[2] - 中国融资结构存在“负债多本金少”的失衡现象,金融体制改革目标是提高直接融资尤其是股权融资比重[2] - 现阶段企业债券融资成本下降但信用债发行少,企业融资仍主要依靠银行贷款,银行信贷渠道面临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不足和银行放贷积极性不高的传导“梗阻”[5] 资本市场功能与政策支持 - 资本市场具有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激励相容机制,能促进产业—科技—资本的良性循环,支持新兴产业培育和传统产业改造[3] - 监管部门近期出台“科创八条”、“并购六条”等政策,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3] - 从“新国九条”到“1+N”政策体系落地,以及中央政治局会议表态,均释放了优化融资结构、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增强市场吸引力和包容性的清晰政策信号[2] - 政策体系围绕提升上市公司质量、鼓励分红、引导长期资金入市、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及强化投资者保护推出系列举措,旨在从投融资两端优化市场生态[4] 居民财富与资产配置 - 扩大内需和提振消费需增加居民收入,财产性收入是居民四大主要收入来源之一,政策层面持续强调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4] - 中国居民财富配置中不动产多动产少,动产中存款多(股票、基金、债券、保险等)非存款少,资产配置正从不动产向动产转移,并在动产内部从存款向非存款转移[4] - 资本市场改革旨在为居民通过市场分享经济增长红利创造条件,并推动机构投资者行为更理性、长期化,努力创造持续稳定回报[4] 融资结构与国际比较 - 美国金融市场结构为八成直接融资、两成间接融资,低利率能通过股债市场传导产生巨大财富效应,拉动投资和消费[5] - 日本与欧元区直接与间接融资各占一半,中国融资结构为三七开,因居民财富中股票占比过低,股市上涨的正财富效应不明显[5] - 亚洲地区资本市场存在“重股市轻债市”问题,债务融资以银行信贷为主,银行体系出问题可能令社会融资体系瘫痪,需大力发展债券市场[5] - 大力发展包括股票和债券融资在内的直接融资,丰富多层次、分散化融资结构,可增强金融体系韧性,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渠道,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6] 金融强国与市场开放 - 加快金融强国建设是经济强国建设的应有之义,“强大的货币”位列六大关键核心金融要素之首,其内涵是人民币国际化[6] - 人民币成为国际化货币需实现计价结算、投融资和储备功能,后者有赖于金融高水平开放尤其是资本市场的制度型开放[6] - 制度型开放强调“边境开放”(准入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和“边境后开放”(国内规则、规制、标准与管理与国际接轨)[7] - 通过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完善基础制度,可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更好支持吸引境外主体进行人民币跨境投融资[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