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谁还敢炸?北溪管道爆炸3年后,中俄终于签下大单!
搜狐财经·2025-10-01 22:38

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协议签署 - 中俄正式签署“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协议,此举被视为对三年前北溪管道爆炸事件的回应 [1] - 新管道预计每年向中国输送500亿立方米天然气,基本弥补了北溪管道失去的市场份额 [7] - 到2024年,中俄能源贸易总额预计将达到3200亿美元,并在新管道投产后有望突破4000亿美元 [9] 北溪管道爆炸事件及其影响 - 2022年9月26日,北溪一号和二号管道在波罗的海发生爆炸,导致超过50万吨甲烷泄漏,成为历史上最严重的温室气体排放事故之一 [3] - 爆炸事件后,欧洲天然气价格飙升至2021年水平的10倍,引发能源危机,导致制造业产能缩减和企业倒闭 [5] - 事件责任方至今未明,俄罗斯指责美国及北约,西方媒体暗示俄罗斯自导自演,相关调查以证据不足为由终止 [3] 欧洲能源格局剧变 - 北溪一号于2011年投运,年输气能力550亿立方米,相当于德国全年天然气消费量的一半 [1] - 俄乌冲突前,欧洲约40%的天然气供应依赖俄罗斯,德国的依赖度超过一半 [3] - 为应对能源危机,德国2022年从美国进口的液化天然气比2021年增加了三分之一,并与卡塔尔、挪威等国签订大规模供应合同 [5] 俄罗斯能源战略东移 - 俄罗斯将出口重心转向亚洲,预计到2024年,“西伯利亚力量”管道的输气量将比2022年增加近一半 [6] - 俄罗斯对亚洲的天然气出口比重从2022年的10%上升至接近30% [6] - 俄罗斯在中东地区的能源投资在2024年超过50亿美元,并与伊朗、沙特签署长期合作协议 [6] 中国天然气需求增长 - 中国是全球天然气消费增速最快的国家之一,2024年进口量预计达到1.3亿吨,几乎是2015年水平的三倍 [7] - “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为中国提供了稳定可靠的能源保障 [8] 全球能源地缘政治意义 - 北溪爆炸事件是一次改变全球能源格局的“地缘震荡” [8] - 中俄能源合作是一种战略深度绑定,即使西方国家试图切割两国关系,合作也能自成体系,并带动亚洲能源格局变化 [9] - 新管道的建设和运营将吸取北溪爆炸的教训,确保更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