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对华加征关税事件 - 墨西哥于9月10日提交关税改革提案,对约1400种中国商品加征关税,最高税率达50% [3] - 加税商品类别包括汽车(关税从20%升至50%)、汽车零部件(税率10%-50%)、钢铁制品(税率35%)以及玩具和纺织品(税率10%-50%) [3] - 该关税清单具有明显排他性,将与美国、加拿大有自贸协定的国家排除在外,专门针对中国 [5] 中国反制措施 - 中国商务部于9月25日深夜连发两条公告,宣布对墨西哥发起两项反制 [9] - 第一项措施是对原产于墨西哥和美国的进口碧根果启动反倾销立案调查 [11] - 第二项措施是对墨西哥相关涉华限制措施进行贸易投资壁垒调查,范围包括汽车及零部件、纺织品、塑料等产品 [11] - 调查期限设定为6个月,理论上可延长3个月,为墨西哥留下9个月的“考虑时间” [13] 事件背景与动因 - 墨西哥此举被指是在美国总统特朗普施压下的妥协,特朗普给出90天暂停期至10月底,要求墨西哥减少对华贸易,否则美国对墨关税将从25%提高到30% [7] - 2026年《美墨加协定》审查在即,墨西哥选择此时对华强硬被视为向美国递交“投名状” [26] - 墨西哥此前已逐步加码对华贸易限制,包括今年1月对跨境电商商品征收19%关税,3月扩大商品关税范围,8月将低价包裹关税从19%提高到33.5% [5] 潜在经济影响 - 中国是墨西哥第二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达1094亿美元,也是其最大的汽车进口来源国 [1][9] - 拉美开发银行预测,墨西哥此举可能导致其GDP增长率减少0.3个百分点 [23] - 若墨西哥坚持错误政策,中墨贸易额可能下降30%以上 [29] - 联合国拉美经委会报告显示,若墨西哥模式被复制,整个拉美地区对华贸易可能萎缩25%,导致地区经济增长率下降0.8个百分点,影响数百万人就业 [19] 行业与投资影响 - 中国是墨西哥第四大外部投资来源国,累计投资额超过180亿美元,单边限制措施将打击中国投资者的信心 [25] - 墨西哥作为“贴牌工厂”,其对美出口的汽车及零部件依赖中国供应链,失去中国商品供应将严重冲击其對美出口 [23] - 分析预测,若局势升级,中方可能启动对墨西哥龙舌兰酒、牛油果等特色农产品的反制调查 [28] 国际反应与示范效应 - 巴西、阿根廷等拉美国家正密切关注事态,担心成为美国施压的下一个目标 [19] - 印度在2023年对华光伏产品加征40%关税后,本土制造业成本上升30%,被迫在6个月后部分取消相关措施 [21] - 韩国在美国压力下限制对华半导体设备出口,导致自身企业损失超过50亿美元订单 [21] - 欧盟内部对跟随美国对华加税的提案反对声音增多,德国工业联合会警告贸易保护主义是双刃剑,法国官员表示不想重蹈墨西哥覆辙 [25] 事件深层意义 - 事件揭示了霸权主义正通过威胁利诱逼迫盟友在中美间选边站队,分化盟友、制造对立 [26] - 中国商务部引用《反倾销条例》第十八条,在“特殊情形下”自主发起调查,被视为对不公正贸易行为的有力反制及对国际贸易规则的维护 [33] - 倡导各国逐步减少对美国市场的过度依赖,科学调整经济结构,与中国加强合作以维护国际供应链稳定,实现互利共赢 [33]
反制不隔夜!墨西哥为讨好美国付代价,中方连发两记重拳警示各国
搜狐财经·2025-10-02 0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