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庆档票房表现 - 截至10月2日上午9时,档期总票房达4.25亿元[1] - 《志愿军:浴血和平》、《刺杀小说家2》、《浪浪人生》暂列票房前三名,总票房分别为1.50亿元、8669.85万元和6616.25万元[2] - 上映近半月的《731》成为黑马,其场均人次突破30人,并在四线城市票房占比高达35%[2][3] 市场消费行为变化 - 档期首日平均票价为38.7元,较去年同期的41元有所下降,观影门槛降低[4] - 预售票房破亿元速度大幅放缓,2025年于9月30日才达成,而2023年和2024年分别于9月27日和9月28日达成[6] - 观众购票行为延迟,倾向于等待影片口碑发酵或“出圈”后才决定观影,电影消费从普通娱乐型转变为文化事件型消费[4][10] 影片供给与类型特征 - 档期内10部新片类型多元,涵盖奇幻、动作、战争、剧情、动画、历史、喜剧、犯罪等[8] - 影片呈现“续集化、系列化、IP化”趋势,例如《志愿军》为三部曲收官之作,《刺杀小说家2》为成功商业类型片续作,《三国的星空第一部》计划打造系列IP[13] - 部分影片预售依赖粉丝群体支撑,如《震耳欲聋》、《三国的星空第一部》、《毕正明的证明》和《刺杀小说家2》中的演员粉丝贡献显著[10] 区域市场与受众偏好 - 四线城市票房占比相较去年同期有明显提升[7] - 不同区域观众偏好分化,一二线城市观众青睐《三国的星空第一部》与《毕正明的证明》,东北地区偏好喜剧片《浪浪人生》,华南观众更关注《风林火山》[7] - 《志愿军》与《731》的多人结伴观影比例较高,更易吸引集体观看[7] 影视公司参与及资本市场反应 - 中国电影是档期“最大玩家”,深度参与10部新片中的5部,包括《志愿军》、《刺杀小说家2》、《浪浪人生》、《毕正明的证明》和《震耳欲聋》[12] - 横店影视、华策影视、光线传媒等公司也积极参与多部影片出品[12] - 资本市场反应分化,9月30日横店影视涨停,华策影视上涨5.57%,中国电影近一周股价累计上涨4.62%[11][12] 行业观察与票房预测 - 行业观察认为当前市场处于“多影片供给但整体热度偏低”状态,票房增长多属“慢热型”而非“爆发式开局”[13] - 预测《志愿军:浴血和平》大概率成为档期票房冠军,《震耳欲聋》可能成为“黑马”影片[14] - 《刺杀小说家2》上映后口碑出现两极分化,其票房增长可能面临压力[14]
国庆档首日平均票价38.7元!《志愿军:浴血和平》《刺杀小说家2》《浪浪人生》暂列票房前三,《731》成“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