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美互换剧本:中国拼命想变成消费大国,美国竭力想成为制造大国
搜狐财经·2025-10-02 19:19

美国关税政策与制造业影响 - 特朗普政府自2018年起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并于2025年对全球60多个国家征收高关税,对中国商品税率高达145% [1] - 高关税政策旨在重塑公平贸易并推动美国制造业复苏,但2025年美国制造业就业人数仅为1200多万,制造业职位连续四个月流失上万个 [1][3] - 关税政策推高了美国通胀,2025年4月消费者物价指数同比上涨2.3%,制造业成本上涨2%至4.5%,导致部分工厂关门 [1] - 美联储主席承认关税带来的通胀压力将持续至2026年,企业家如马斯克公开反对,称其损害电动车供应链 [3] - 美国面临产业链不全、成本高企的挑战,企业如苹果将iPhone生产全部转移至印度,而非回流美国 [9] 中国经济发展战略转型 - 中国国家战略正从制造大国转向消费大国,2023年起大力推动内需,2024年出台贸易升级方案并补贴家电汽车消费 [5] - 2025年3月设定了5%的经济增长目标,启动300亿元人民币补贴覆盖以旧换新,5月城市家庭消费上涨2.3%,7月发行1500亿元特别国债刺激消费 [5] - 中国并非去工业化,而是在保持制造业优势的同时拉动消费平衡经济,工业产量占全球45% [5][7] - 世界银行报告显示中国第一季度GDP增长5.4%,预计全年增长4.5%,2000亿元补贴有助于稳定就业 [7] - 居民收入上涨推动消费占比上行,出口转向亚洲和非洲,贸易顺差达1.2万亿元 [7] 全球贸易格局与中美对比 - 全球利益面临再分配,美国处于衰落期,试图通过关税战实现再工业化但面临挑战,欧洲和日本因有工业基础而被成功扶持,美国目前产业链差距大 [7] - 中国拥有超过1亿制造业工人,而美国仅有1300万,中国在“中国制造2025”计划下高科技领域自给率高 [7][9] - 贸易战六年来,美国出现“有币无货”的情况,通胀负担加重,而中国通过刺激内需和出口多元化,实现“有货赚钱稳” [9][11] - 中国通过苦练内功转向服务消费,解锁增长新引擎,任何重振美国制造业的努力都难以绕开中国 [9] - 长远看,美国制造业复兴道路漫长,而中国上升势头强劲,有望突破消费瓶颈成为全球第一消费国 [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