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技术进展 - 中国合肥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的杜瓦底座研制成功并交付安装,该底座直径约18米、高约5米、总重400余吨,将承载总重约6700吨的主机[1][5] - BEST装置采用紧凑高场超导托卡马克技术路线,将首次在国际上演示核聚变发电,项目总装工作已于2025年5月启动,预计两年后建成并实现聚变能发电演示,目标2030年点亮第一盏灯[5][6] - 德国政府通过“德国迈向核聚变发电站”行动方案,目标在德国建造世界首座核聚变发电站,计划到2029年累计投入超20亿欧元资助相关研究[2][7] 商业化进程与资本投入 - 2025年被业内称为中国核聚变商业化元年,核聚变概念受到一二级市场资本热捧,Wind核聚变概念指数月涨幅超过3%,部分概念股月涨幅超过15%[2][3] - 诺瓦聚变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于8月1日完成5亿元天使轮融资,创国内民营核聚变公司单笔融资新高[2][9] - 美国核聚变初创企业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CFS)在8月28日获得8.63亿美元融资,投资方包括英伟达,公司累计融资约30亿美元,占全球聚变能源行业融资总额约三分之一[9][10] 企业战略与行业展望 - 中国聚变公司在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上首次公开亮相,展示其技术路线及业务布局,目标2050年实现聚变能源商用,将在上海新建聚变实验装置“中国环流四号(HL-4)”[7] - 多家上市公司宣布向可控核聚变等领域拓展,例如网达软件拟3000万元参设基金投资核聚变产业链项目,西子洁能表示将聚焦核岛关键设备研发并加快向可控聚变等领域布局[11] - 行业政策信号明确、融资规模提升、装置建设加速,基于大国竞争视角,行业长期成长趋势确立,国际及国内装置加速建设下,零部件企业订单有望得到充分释放[8][11]
超级赛道重磅不断,又有关键突破
证券时报·2025-10-02 2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