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概况 - 2025金融安全治理研讨会在香港大学成功举行,由香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国际反洗钱协会和陆家嘴金融安全研究院联合主办 [1] 核心议题与专家观点 - 全球约30%的跨境洗钱案件涉及加密货币,非托管钱包与跨链桥增加了追踪难度,亟需确立区域统一的虚拟资产监管底座 [2] - 香港凭借《稳定币条例》形成"分级牌照+动态储备金监测"的全流程监管,可在FATF框架下向东南亚复制推广 [2] - 亚太地区跨境洗钱情报平均传递需7天,而资金往往24小时内完成流转,"沪港协作会议"已将响应压缩至2小时 [2] - AI与图计算等多模融合技术可将可疑交易识别效率提升约3倍,基于LightGBM算法的模型可将客户洗钱风险识别准确率提升至95% [2] - 区块链"链上存证"支持跨境交易轨迹可追溯,部分机构已将取证周期缩短约40% [2] - 为平衡创新与安全,建议采用隐私计算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目前沪港试点零安全事故 [2] - 倡议构建"理论课程+模拟法庭+案例实训"的三维人才培养体系,以香港警务处真实案例为蓝本训练链上溯源能力 [2] 会议核心成果 - 签署《反洗钱香港宣言》,明确香港"区域研究枢纽、实务融合平台、人才培养高地、国际协作桥梁"四大定位 [3] - 揭牌IALA全球反洗钱培训中心(香港),计划每年培养100名国际反洗钱人才,其中50%为"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学员 [3] - 培训中心将编写融合中国实践与国际标准的教材,建立分级人才认证体系,从源头防范数据渗透与人才操控风险 [3] 战略价值与行业影响 - 通过"四校联盟+IALA全球培训中心"构建反洗钱人才安全防线,推动中国方案向东南亚、南亚、欧亚延伸,提升规则建议权与技术话语权 [4] - 香港凭借虚拟资产监管与跨境情报协作优势,平均侦办周期47天,显著低于亚太地区的73天,进一步巩固"金融安全治理枢纽"功能 [4] - 香港以高水平人才与制度供给吸引更多国际金融机构落户,契合巩固全球金融中心地位的施政目标 [4] - 活动被视为香港发挥'一国两制'优势、服务国家战略的具体实践,助力香港从'国际金融中心'向'全球金融安全治理引领者'迈进 [4]
剑指跨境洗钱!香港金融安全治理研讨会释放关键信号
国际金融报·2025-10-03 1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