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环境 - 全球经济处于临界混沌状态,面临债务高企、贸易摩擦频发及地缘冲突加剧等下行风险 [2] - 美联储于9月重启降息,呈现时间序列和规则序列上的双重加速,未来九个月降息次数预计明显加快,增加了全球流动性的不确定性 [2] - 人工智能、清洁能源与数字金融等新质生产力的崛起为全球经济突破瓶颈提供了上行机遇,展现出风险下行与机遇上行的双向张力 [1][3] 新质生产力驱动 - 人工智能在短期内以降本增效为主,长期通过算法优化和流程再造显著提升全要素生产率,IMF与OECD研究均表明其将持续贡献于全球增速 [3] - AI对就业的影响是重塑任务结构与技能组合,既带来互补效应也加速低技能岗位替代,并非单纯替代岗位 [3] - 在资本市场层面,AI板块已成为资金焦点,相关指数涨幅大幅跑赢大盘,未来盈利模式清晰化将推动新一轮全球资本配置 [3] - 到2026年,中国的智能算力规模将达到2024年的两倍,显示出在算力扩容、场景落地和资本涌入方面的强劲势头 [5] 中国经济内生动力 - 中国经济展现出确定性路径,以内需为基石,消费潜能的释放成为抵御外部冲击的中流砥柱 [1][4] - 政策组合拳频频落地,结合社会保障制度完善,有效打破“低消费—低增长”的次优均衡,推动经济向帕累托最优跃迁 [4] - 零售数据回暖、服务消费繁荣以及线上线下融合加快,印证了消费潜能的持续释放,国庆假期的繁荣消费场景是生动例证 [4] - 新质生产力作为驱动未来的引擎,在智能制造、绿色能源、智慧医疗及金融科技等领域从单点突破走向全面开花 [5] 中国经济的全球定位 - 在全球动荡中,中国凭借消费、新质生产力及政策确定性三重支撑,展现出稀缺的确定性和抵御风险的韧性 [6] - 中国的长期战略与制度优势使其成为全球经济亟需的可预期力量,并为世界提供安定的坐标 [1][6] -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不仅提升了国内产业链韧性,其强烈的外溢效应也为全球经济提供了新机遇 [5][6]
程实:在全球复苏反复中寻找中国式确定|国庆大咖谈
第一财经·2025-10-03 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