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稳定币的代币特征及其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
搜狐财经·2025-10-03 23:38

文章核心观点 - 稳定币作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私人发行加密货币,在跨境支付领域展现出高效率与低成本优势,但其货币职能存在局限性,仅是法币的"数字化映射",难以撼动国际货币体系多极化发展的根本趋势 [1][2] - 稳定币市场规模已超过2500亿美元,2024年链上交易额约7万亿美元,其支付即结算的特性从底层重塑传统支付体系,汇款费率可低至1%,结算时间仅需几分钟 [3] - 面对稳定币浪潮,行业需加快监管框架建设,推动离岸人民币稳定币发展,并促进其与数字人民币协同,同时深化债券市场开放以夯实人民币国际化基础 [1][2][25] 稳定币市场现状与规模 - 截至2025年6月底,稳定币市场规模已超过2500亿美元,交易极为活跃,2024年稳定币链上交易额约为7万亿美元,占全球SWIFT结算额的0.4% [3] - 全球95%的稳定币挂钩美元,其中锚定特定资产的稳定币市场份额高达80%,是稳定币发展的主体 [3][19] - 稳定币在币安交易所作为交易中介完成了超过90%的交易,且主要的市场"交易对"也都是以数字货币/稳定币的形式出现 [6] 稳定币发展的驱动因素 - 区块链分布式记账技术为稳定币提供了底层技术支撑,创造了一种无须依赖单一权威机构即可实现交易的范式 [5] - 加密货币、数字货币、元宇宙等虚拟经济的发展为稳定币创造了丰富的使用场景,使其成为去中心化金融领域的核心抵押品和基础资产 [6] - 稳定币能显著提升跨境支付效率,将原本需要1~5个工作日的SWIFT电汇结算缩短至几分钟以内,同时将汇款费率从全球平均的6.62%降低至约1% [3][7] - 稳定币支付不需要银行账户且可绕开SWIFT系统,为银行系统不发达地区、跨境支付受限区域以及全球无银行账户人群提供了低成本参与交易的工具 [4][8] 稳定币的货币职能表现 - 在计价单位职能方面,稳定币仅是法定货币计价职能的"数字化映射",其计价对象局限于其他加密数字货币,90%以上的交易是与加密资产的交易 [2][12] - 在交易媒介职能方面,稳定币基于区块链点对点支付实现"支付即结算",在支付效率和成本上具有显著优势,但其应用仍局限于数字资产生态系统,具有明显的场景依赖性 [2][13][14] - 在价值贮藏职能方面,稳定币通过与特定资产挂钩保持币值相对稳定,成为高通胀国家抗通胀的重要工具,但其稳定性是"技术+信任共识"的产物,并不具备制度型保障 [2][15][16] 稳定币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 - 短期来看,全球95%的稳定币挂钩美元,可能加速小型经济体的美元化趋势,逆转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兴起的"去美元化"趋势 [19] - 长期而言,稳定币存在履行世界货币职能的根本缺陷,包括货币单一性失效、弹性缺失以及完整性缺陷,难以成为未来货币体系的支柱,无法改变国际货币体系多极化发展趋势 [17][23] - 支持稳定币运行的底层区块链技术是开源的,不具有排他性,一国货币在国际上的接受度更多取决于该国综合实力而非某项技术 [24] 行业应对策略与发展方向 - 行业需加快构建稳定币相关法律与监管框架,明确准入门槛、合规标准、反洗钱义务与信息披露要求,并对发行机构与稳定币用途进行分级分类管理 [26][27] - 可利用香港的有利条件发展离岸人民币稳定币,目前Tether已发行离岸人民币稳定币流通量超过2000万元,构建境内离岸与境外离岸联动发展模式 [28] - 应加强稳定币与数字人民币的协同发展,借助稳定币在国际市场上的流通性优势反哺数字人民币的海外使用推广,形成"一币双轨、协同运行"格局 [29] - 深化债券市场制度型开放,强化国债的引领功能,为人民币稳定币的锚定资产提供更多选择,构建人民币全球资金回流机制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