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机构恢复独立设置的背景与现状 - 多地着手恢复林草机构独立设置,作为提升区域生态治理能力的关键举措[1] - 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等9个山区县(区)以及张家口市坝上地区张北、康保、尚义、沽源四县相继恢复林草机构独立设置并成为县政府组成部门[1] - 此轮恢复是全面落实河北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并借鉴了山西、内蒙古、黑龙江等地的成功经验[1] - 201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后组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由自然资源部管理,不再保留国家林业局[1] 原有机构设置存在的问题 - 2018年改革后乡镇林业站普遍被裁撤,职能并入乡镇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身兼数职且岗位变动频繁,难以专业开展资源管护等工作[5] - 林草执法由自然资源执法队承担,但涵盖领域广、人员有限,导致执法覆盖不全,破坏林草资源的行为难以被及时制止[5] - 乡镇缺乏专门林业工作人员,无法动态掌握林地资源现状,影响工程规划的科学性和实施效果[5] - 国家林草局改为自然资源部管理的副部级机构后,组织号召能力减弱,存在“小马拉大车”现象,影响中央部署落实效率[7] - 改革后全国一半以上的县未独立设置林草机构,大量乡镇林业站被撤销,基层基础力量流失[7] - 林草工作并入自然资源部门后,易受其他业务挤压资源和精力,难以实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保护与统筹规划[7] 恢复独立设置后的积极影响 - 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稳定了林业基层队伍[1][5] - 对优化管理体制、提升专业履职能力、加强区域林草资源保护、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5] - 林草机构成为县政府组成部门,拥有独立的行政管理权限和决策空间[6] - 实现资源保护、规划编制、工程实施和执法监管的集中统一管理,可自主统筹推进林草领域各项工作[6] - 形成省市县三级独立且协同的林草管理体系,减少中间环节,提升指令传达和任务落实效率[6] 林业机构的历史沿革与重要性 - 新中国建立以来大部分时间设有林业部,机构稳定,林业事业稳步发展[9] - 1998年林业部降格为国家林业局,2018年机构改革后行政能力极大削弱[9] - 国家林草局(国家公园管理局)原副局长刘东生表示,当前林草局承担的工作比过去正部级的林业部要多得多、重得多[9] - 林业被比喻为具有耐力、脚力和活力的“马”,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扮演主力军角色[9]
多地恢复林草机构独立设置,传出哪些重要信号
第一财经·2025-10-04 1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