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华尔街传奇空头查诺斯将规模达2万亿美元的私募信贷市场比作2008年金融危机前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认为其复杂结构掩盖了真实风险 [1] - 美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商First Brands Group的破产及其近120亿美元的复杂债务,被视为私募信贷市场潜在风险的早期预警信号 [1][4] - 私募信贷市场的高收益源于其不透明性和复杂结构,而非价值创造,这种不透明性是该模式的设计特性,而非缺陷 [3][8] 私募信贷市场的运作模式与风险 - 私募信贷市场被形容为“神奇的机器”,机构投资者通过承担优先债务风险获得堪比股权的高回报率 [3] - 风险被隐藏在资金来源和最终使用之间的多层结构中,导致底层资产真实风险模糊不清,与次贷危机模式类似 [1][3] - 该市场的设计初衷是在监管和公众视野外进行高风险借贷以追逐超额回报,不透明性是其关键特性 [8] - 有案例显示,私募信贷基金经理曾预计在First Brands的有担保库存债务上获得超过50%的回报率,这种异常高回报暗示了未被充分揭示的风险 [3] First Brands破产案例揭示的具体问题 - First Brands作为非上市公司,在申请破产后披露了近120亿美元的巨额债务及表外融资 [4] - 破产调查揭示其创始人通过同一系列有限责任公司同时控制集团及其部分表外特殊目的实体,这被视为巨大的危险信号 [9] - 调查正在审查公司是否存在多次质押同一批票据的行为,债务抵押物可能已被混合处理 [9] - 由于是私人公司,其财务报表不公开,信息被限制在签署了保密协议的数百名抵押贷款凭证基金经理的小圈子内,缺乏公众监督 [5][9] - 信息不透明程度极高,甚至让高盛的交易员在First Brands申请破产前几小时才向客户透露刚发现其高成本借贷迹象且难以解释 [9] 历史对比与潜在影响 - First Brands大量使用表外融资的手段与查诺斯曾做空的安然公司类似 [5] - 查诺斯认为,当前金融市场处于“欺诈的黄金时代”,而私募信贷市场缺乏监管和透明度的现状使得这一现象变本加厉 [8] - 随着信贷周期逆转,经济退潮时,类似First Brands的问题预计会更多地暴露出来 [3]
当年“做空安然”开启2001年美股大崩盘,“末日博士”:现在的“私募信贷”和2008年的次贷类似
华尔街见闻·2025-10-04 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