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世界上第一张照片,被AI“修复”成了科幻片
虎嗅·2025-10-04 12:22

世界上第一张照片的背景 - 被学界普遍认可的世界上第一张照片是《勒格哈的窗外景色》,其创作方式为暴晒、沥青和锡板,尽管具体年份有争议但即将度过200岁生日 [1] - 照片作者尼埃普斯在自家二楼工作室窗边,通过连续曝光几天,在一块抛光锡板上捕捉到影像 [3] - 尼埃普斯使用的感光材料是将沥青混合薰衣草油涂在锡板上,靠太阳灼印出图像,只有阳光最强的部分才会在板上留下痕迹 [22] - 该照片是一次成像的倒置影像,需要手动翻转才能正立过来,没有“拍底片—翻印正片”的流程 [27][28] AI修复照片的尝试与结果 - Reddit网友使用GPT-4o等生成式AI工具尝试“复原”这张历史影像,产生了多个意想不到的版本 [4][6] - AI修复版本包括将原图变成《星球大战》科幻风格、动画风格、霓虹迷雾高楼风格,以及被处理成历史遗址,均与实际建筑结构相差甚远 [7][9][10][14][23] - 在OpenAI o3模型修复的版本中,斜屋顶、塔楼等元素与尼埃普斯原作勉强相关 [16] - AI修复集体翻车的一个典型细节是照片中央的三角形高亮区域,实际是庭院地面在长时间曝光下被阳光照射留下的亮斑,而非建筑结构 [17][19] 历史复原与实地考证 - 这张照片的复原版本早在1952年由伦敦柯达实验室在历史学者指导下用底片修饰后公开发布,让大众首次清晰看见原貌 [18] - 1999年法国摄影学院Spéos的创始人皮埃尔-伊夫·马黑团队租下尼埃普斯的实验室房间进行实地考证,发现窗户在19世纪末翻修中被左移约70厘米,并还原了屋内陈设 [25][26] - 尼埃普斯故居已被改造成博物馆,每年7月到8月开放,游客可透过窗口眺望庭院景观 [29] AI图像修复的技术机制 - 当前图像修复底层大多基于扩散模型,基本机制是先加入高斯噪声破坏图像,再通过反向过程学习将噪声复原生成“无损”图像 [32][33] - 在实际修复任务中,AI只对损坏区域采样重建,不修改已知区域,以确保修复内容风格统一且兼顾效率与质量 [34] - 一些模型如SPIRE通过提示词锁定修复方向,ControlNet等模块负责保持语义一致性和修图边界感,避免过度发挥 [35] - 模型会引入重采样机制,如果AI修出的内容偏题或风格不符,会将结果退回上一步重新修,回溯跳跃长度越长越可能纠正“幻觉” [36][37] AI修复的准确性与社会影响 - 北京理工大学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实验显示,GPT-4o生成的修复图片视觉冲击力强,在CLIP-IQA等主观指标上得分高,但像素级对比PSNR得分甚至低于原图,准确度不足 [39][40][41] - AI修复可能将图像修得“更假”,但修错后没人觉得有问题,例如Facebook上流传的亨利·福特假照片和莱特兄弟假照片均被广泛传播而不易察觉 [42][45][46][48] - 生成式AI泛滥下,人们往往不会质疑一张看起来合理的历史照片,尤其是配着权威文案被大量转发后,可能让AI图像替代真图 [43][49] - 哲学家让·鲍德里亚的“拟像”理论指出,图像、广告、媒体和AI制造传播看似真实的东西,让人们失去对现实的判断能力,AI修复可能让高仿作品被误认为真 [50][51][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