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人工智能被定位为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像电力一样的通用技术,将全面渗透并重塑社会经济 [3][4] - 中国设定了明确的AI产业发展目标:2030年核心产业规模超1万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10万亿元;2035年全面形成智能经济与智能社会 [5] - 中国在AI竞赛中的核心优势并非单纯技术领先,而是拥有全球最庞大的数据资源、最完整的产业链、海量的应用场景和巨大的市场规模,为AI落地提供了最佳试验田 [8][19] - AI产业被视为能对标房地产体量的超级新物种,其发展标志着中国经济从“土地红利”向“数据红利”的迁移 [6][7] AI产业的战略定位与规模 - 国务院发布文件,首次明确提出“智能经济”概念,推动AI从实验室走向国民经济中心位置 [5] - AI产业被类比为未来的“水电煤”,是一项将渗透所有行业的通用技术 [4] - 到2030年,AI核心产业规模目标超过1万亿元,带动上下游产业规模超过10万亿元 [5] - 该产业被视为能对标房地产影响力的新经济支柱,但底层逻辑从土地转变为数据 [6][7] 中国在AI竞争中的优势 - 决定AI胜局的关键并非技术领先年限,而是应用落地的广度与深度,中国在此具备优势 [8] - 中国拥有全球最庞大的数据资源、最完整的产业链、海量的应用场景和巨大的市场规模 [19] - 国内企业如华为、科大讯飞、阿里云等已在算力平台、大模型、全栈AI等领域取得进展,部分领域开始制定规则 [10] - 中国的“补课速度”快,不应被低估 [9] AI对经济的带动效应 - AI发展能带动投资、消费、出口、就业等“四驾马车” [11] - 仅智算中心建设,地级市级别的项目投资规模即达百亿级 [11] - 大模型产业链从数据标注到应用落地,已创造数以百万计的新就业岗位 [11] - “人工智能+”正在切实改变教育、医疗、制造、交通等行业的效率和需求 [12] 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 - 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包括获得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拿到国家队名号”) [21] - 需要跑通“算力—算法—应用”的完整商业闭环 [21] - 产业发展将催生新基建、新技术体系、新产业生态和新就业岗位 [20] - AI被视为能重写经济逻辑的“大叙事”,而非短暂的“小故事” [13]
10万亿!AI的“速度与激情”
搜狐财经·2025-10-04 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