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21评论|假期高速电动车“人等桩”:既要救近火、也要引远水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10-04 21:47

假期高速充电需求现状 - 国庆中秋双节首日全国高速公路充电量达1748.58万千瓦时,创历史新高,同比大幅增长41.95% [1] - 假期自驾出行预计达18.7亿人次,高峰时段高速车流量或突破日均7000万辆,其中新能源车峰值可能触及1400万辆 [1] - 2024年国庆假期全国高速电动汽车充电量达7215.27万千瓦时,日均1030.75万千瓦时,较当年五一增长34%,较2023年国庆增长80% [7] 充电基础设施供给情况 - 2024年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总量达1281.8万台,上半年桩车增量比优化至1:1.8 [2] - 高速公路充电桩四年翻两番多,累计建成6.2万个充电停车位 [2] - 假期超三分之一高速充电桩处于满负荷运转,京沪、广深周边服务区出现严重排队现象 [2] 供需矛盾核心问题 - 需求增速远超基础设施建设速度,结构性矛盾凸显,2025年假期首日充电量已接近2024年日均水平 [7] - 高速充电桩具有明显峰谷差异,面临“假期忙成狗,平日闲成摆设”的投资难、回报慢难题 [8] - 本质是短期潮汐冲击与长期供需失衡的叠加 [8] 当前应对措施与技术创新 - 江苏、贵州等地在重点繁忙服务区部署移动充电机器人,采用“桩找车”模式打破固定车位限制 [8] - 部分地区动态设置SOC充电上限,将默认上限从100%调整为80%,以缩短单辆车充电时长,提升充电桩整体利用率 [8] - 车企与平台联合推出充电导航服务,实时显示周边充电站排队情况,引导车主错峰补能 [8] 长期规划与政策导向 -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文要求电网企业加强大功率充电设施用电保障,重点解决高速公路服务区用电容量,降低电力引入成本 [9] - 提出适时打造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大功率充电应用城市与高速走廊,推动大功率充电设施高质量发展 [9] - 建议在高速服务区按超充+快充梯度配置,并在服务区5公里辐射圈布局慢充点,解决“最后一公里”补能问题 [11] 产业转型与未来挑战 - 假期充电长龙是新能源汽车产业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型的必经阵痛 [11] - 需将高速快充网络与城乡充电网络统筹推进,避免充电难从假期高速向日常乡镇蔓延 [11] - 需优化收益结构,结合服务区餐饮、购物等增值服务,让充电场站从单一补能设备变为流量变现节点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