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锋行链盟】2025年8月中国及31省市新质生产力政策汇编及解读|附下载
搜狐财经·2025-10-05 00:38

国家政策导向 - 金融支持体系目标在2027年前基本成熟,通过18条举措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链韧性,强化贷款、债券、股权、保险等工具联动 [8] - 城市高质量发展强调因城施策培育创新生态,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和未来产业布局 [9] - “人工智能+”行动聚焦科技、产业、消费、民生、治理、全球合作六大领域,推动技术规模化应用 [11] 地方政策举措 - 广东省计划到2027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超27%,重点布局人工智能、氢能等赛道,并支持商业航天项目,最高单企业补助1000万元 [2] - 上海市目标建设10个“AI+制造”示范工厂,推动3000家制造业企业实现智能化应用,部署人形机器人于高危工业场景 [2] - 河南省设立200亿元省级人工智能产业基金,并推行“工业+物流/商业”混合用地模式以支持产业集聚 [2] - 安徽省设立人工智能场景创新项目,最高奖励1000万元,并运营200亿元省级AI产业基金以撬动社会资本 [2] - 海南省重点打造种业、深海、航天三大未来产业,建设“南繁硅谷”和文昌航天城,推动旅游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 [2] - 浙江省每年发布100项“揭榜挂帅”项目,单个项目支持金额超过1000万元 [2] 政策趋势与特征 - 政策呈现技术驱动特征,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绿色技术成为高频词,并注重场景落地 [2] - 资金配套工具多样化,多地设立专项基金,并创新采用混合用地、风险补偿等支持方式 [2] - 区域协同趋势明显,长三角、大湾区强调产业链分工,海南、西藏等地则依托资源禀赋差异化发展 [2] - 未来趋势指向新质生产力集群化,人工智能、商业航天等赛道将形成区域产业集群,同时政策工具持续创新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