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政策导向 -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美丽中国建设置于强国复兴的突出位置 [1] - 推动从重点污染防治攻坚战向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跨越式转变 [1] - 以高水平保护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实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 [4] 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 - 北京市前8个月PM2.5平均浓度25.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7.2%,优良天数198天同比增加20天 [2] -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PM2.5浓度较2020年分别下降18%、10%和20% [2] - 七大流域和重点海湾整治完成率分别达90%和93.3%,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 [2] - 完成132个重点县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溯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45%以上 [3] 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 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科尔沁沙地重现草原,塔克拉玛干沙漠系上阻沙防护带 [4] - 建成“两级、三类、一清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实现全地域覆盖和差异化准入 [4] - 大熊猫等3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稳中有升 [4]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 北京市门头沟区炭厂村转型生态旅游,2024年接待游客15万人次,旅游收入超100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3.5万元比转型前增长近两倍 [5][6] - 山东省烟墩角村通过保护环境、大天鹅和海草房,成功发展文旅产业 [6] 绿色低碳转型进展 - 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全国60%以上碳排放量,累计成交量7.14亿吨,累计成交额489.61亿元 [7] - 构建全球最大可再生能源体系,截至7月底风光装机达16.8亿千瓦,年均增速28%,风电装机连续15年世界第一,光伏装机连续10年世界第一 [8] - 晋北采煤沉陷区新能源基地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向京津冀提供清洁电能93亿千瓦时 [7]
绿水青山成为百姓幸福靠山
经济日报·2025-10-05 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