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2025年三边经济报告
搜狐财经·2025-10-05 15:44

报告核心观点 - 2025年三边经济报告作为中日韩三国经贸合作的旗舰出版物,首次被纳入部长级会议官方合作项目,凸显三国在区域经济整合中的核心地位 [1] - 报告旨在勾勒东亚经济圈在全球不确定性中的韧性与机遇,并为深化三边合作提供政策建议 [1][6] - 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产业链重构的背景下,报告强调中日韩三国需以开放姿态深化合作,以释放东亚经济圈潜力并为全球经济稳定做出贡献 [6] 经济规模与全球地位 - 2024年中日韩三国GDP合计达24.21万亿美元,较2023年增长2.7%,占全球经济总量的24%以上 [2][40] - 三国人口总量15.84亿,接近全球总人口的20%,是全球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之一 [2] - 2024年三国货物贸易额约8.93万亿美元,占全球贸易总量的18.8%,与东盟、欧盟、美国的贸易往来密切,成为全球供应链稳定的关键 [2][40] - 在RCEP框架下,中日韩贡献了该协定80%以上的GDP,2024年RCEP区域GDP总量达30.65万亿美元,占全球27.7% [2] 人口结构与劳动力市场 - 三国面临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本65岁以上人口占比达30%,韩国为18%,中国接近14%,均远超全球10%的平均水平 [3] - 三国生育率触底,韩国仅0.7,日本1.2,中国1.0,人口负增长或停滞已成定局 [3] - 劳动力市场表现亮眼,日本劳动力参与率81.9%、中国74.7%、韩国70.9%,均高于全球67.4%的平均水平,低失业率与较高的女性劳动参与率为经济稳定提供支撑 [3] 经济增长前景与挑战 - 2024年全球经济保持3.2%的温和增长,但2025年美国推出的大范围关税措施给全球贸易带来冲击 [3] - 报告预测,受此影响,2025年东盟+3区域经济增速可能跌破4%,中日韩三国增速或从2024年的4.1%降至3.7% [3][40] - 长期来看,人口老龄化、地缘经济碎片化、技术变革与气候转型四大趋势将重塑区域增长格局,预计到2050年,东盟+3与中日韩的潜在经济增速可能分别从2023年的4.0%和4.3%降至2.8%和3.0% [3][40] 区域经济整合与RCEP成效 - RCEP生效三年多来,在区域、国家、企业三个层面显现成效:2023年RCEP区域贸易额达13万亿美元,出口占全球30%,吸引绿地投资项目2340个,投资金额2430.9亿美元,较2021年大幅增长 [4] - 国家层面,中日韩作为RCEP核心经济体,2023年与其他RCEP成员国的贸易额占比合计达55%,在集成电路、汽车零部件等领域产业链协作更紧密 [4] - 企业层面,中国企业调研显示,45.8%的受访者认为RCEP拓展了出口市场,42.7%认可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升,超70%企业通过关税减免降低了成本 [4] 产业链协作与半导体产业 - 半导体产业的三边协作关键:韩国在存储芯片领域保持领先,中国快速追赶,日本垄断半导体制造设备与高性能材料市场 [5] - 当前三国半导体供应链存在结构性不平衡,例如韩国对日本材料进口高度依赖,系统芯片领域面临中国台湾与美国的竞争压力 [5] - 报告建议建立三边半导体供应链对话平台、联合研发关键技术、制定统一技术标准,以整合日本的工程技术、韩国的制造能力与中国的生产规模 [5] 未来合作方向与政策建议 - 在经济整合上,加速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推动区域标准对接与监管协同,提升区域内贸易占比 [4][5] - 在产业协作上,除半导体外,可在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等新兴领域构建产业链联盟,打造韧性供应链走廊 [5] - 在可持续发展上,依托三国在锂电池、绿氢、碳捕集等技术优势,深化绿色经济合作,助力全球碳中和目标实现 [5] - 建议三国加强协作,推广海关便利化最佳实践,利用RCEP规则深化数字经济与服务业合作,并推动协定扩容与条款升级 [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