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力整治非法“校园贷”
经济日报·2025-10-06 06:03

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辨别能力相对较弱,欠缺基础金融知识和风险意识。不法网贷机构利用这些弱 点,有的在签订合同时书面金额远高于学生实际到手金额,有的诱骗学生在空白合同上签字,之后随意 填写不利于学生的条款。不法网贷机构还以"无抵押、高额度、低利率"为噱头,故意降低门槛、通过诱 导性营销,诱导学生过度消费、超前消费、盲目借贷。部分学生因无力偿还债务而遭受非法催收。 面对非法"校园贷"入侵校园,需要多方发力共同当好校园金融安全的"守门人"。 广大学生应树立科学理性的消费观。大学生应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量入为出,合理规划日常开销,避 免超前消费、过度消费。如确有资金需求,需要事先与父母沟通,认真评估自身还款能力,向学校申请 助学贷款、助学金等,或通过正规持牌金融机构咨询办理业务。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发出提醒:警惕非法"校园贷",辨别非法外衣,共同保护学生 群体茁壮成长。 非法"校园贷"进入校园往往披着各式各样的外衣。监管部门已披露的案例中,不法网贷机构往往通过电 商平台、社交平台甚至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引流,给非法"校园贷"披上"培训贷""美容贷""回租贷""刷单 贷""求职贷"等形式多样的外衣,极具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