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体系化学理化研究 | 构建21世纪政治经济学的几点思考
搜狐财经·2025-10-06 17:18

构建21世纪政治经济学的必要性 - 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刻重塑生产方式和交换关系,经济发展失衡、贫富鸿沟加剧、生态危机频发等矛盾日益尖锐复杂[1] - 西方主流经济学聚焦于抽象的市场均衡和个体最优,在解释和应对当今系统性、结构性的全球挑战时显得捉襟见肘[1] - 当代资本主义形态发生巨大变化,金融资本全球化、数字经济、平台资本等新现象使得价值创造、剥削形式、阶级结构都趋于复杂化和隐蔽化,经典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范式中的某些具体结论需要与时俱进地发展[1] - 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宏大历程,其规模之巨、变革之深、影响之远、特色之鲜明,具备了催生新理论的历史分量[4] 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核心地位 - 习近平经济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经济发展伟大实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理论总结[1][3] - 习近平经济思想深刻反映了对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认识、把握和运用,不仅是立足当代中国的经济理论,而且是面向21世纪的经济理论,不仅是指导中国发展的理论,而且是具有世界意义的理论[1] - 新时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实践表明,习近平经济思想不仅能为中国发展提供科学指引,还具有回应时代之问、破解全球发展难题的世界性意义[3] - 当前亟须将蕴含在习近平经济思想中的原理性、规律性成果,进行系统性提炼、学理化论证和体系化构建,使之上升为严密的学术体系和知识体系,形成21世纪政治经济学[4] 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意义 - 构建21世纪政治经济学是打破西方话语垄断、形成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关键举措,长期以国际经济学界为西方范式所主导,限制了中国学术话语权的提升[5] - 构建基于中国实践、彰显中国特色、又能进行国际对话的政治经济学理论,是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5] - 这种理论建构不仅是对现实经济过程的反映,更是一种具有主体性和创造性的知识生产,能够重塑全球经济学的认知图景和价值取向[5] 21世纪政治经济学的关键研究议题 - 发展的根本目的问题:需要重新审视发展的价值导向和伦理基础,将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统一于经济发展过程,将经济发展成果转化为人民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5] - 发展的动力机制问题:在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经济新形态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如何理解劳动、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的相对地位和组合方式,如何塑造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制度环境[6] - 经济与政治的关系问题:需要厘清政党在经济发展中的角色定位、市场与政府的边界和互补关系,探索国家在引导资本、规制垄断、防范风险、推动创新等方面的角色[7][8] - 国家与资本的关系问题:亟须从历史与制度比较的视角,分析不同类型国家处理资本问题的实践,提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与资本的良性互动经验[10] - 发展与环境的关系问题:有必要进一步深刻总结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经验,深入分析生态约束下的经济增长路径、绿色转型的经济社会影响等问题[11] - 经济全球化与全球经济治理问题:必须突破传统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西方中心论框架,深入分析中国倡导的多边主义、发展型国家角色以及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所蕴含的新型合作逻辑[12][13] 方法论与话语体系建设 - 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和基本方法,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原理,分析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和演变趋势[14] - 应具有深远的历史眼光和宽广的国际视野,打破西方中心论的历史观,强调多元现代性和文明互鉴,在人类知识谱系中定位中国道路的价值[15] - 应强化问题导向和实践意识,坚持从实际出发,聚焦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重大现实问题,深入研究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15] - 应着力构建标识性概念和易于传播的话语体系,提炼打造诸如"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新质生产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既准确反映中国经验、又便于国际交流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