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量化数据说话:暴跌中谁在悄悄买入?
搜狐财经·2025-10-07 00:52

美股估值辩论 - 华尔街正就美股估值展开激烈辩论,标普500指数逼近历史高位,其市盈率已接近互联网泡沫时期水平,但市场未现恐慌情绪[1] - 有观点认为当前高市盈率可能代表市场新基准,而非短期偏离,其核心支撑在于AI技术革命带来的企业降本增效与盈利增长潜力被结构性抬高,以及科技巨头盈利与市值占比扩大拉高整体估值中枢[1] - 数据显示标普500指数当前预期市盈率较20年均值高出40%,但若以近5年(科技股主导期)为参考,溢价仅为个位数,表明市场或已适应科技驱动的高估值模式[1] 市场行为与心理 - 牛市中的调整往往比熊市更激烈,易引发投资者恐惧心理,其本质源于行为金融学中的“损失厌恶效应”,即人们对损失的痛苦感是同等收益快乐感的2-2.5倍[2] - 牛市中的暴跌可分为两类:资金出清型,即资金利用牛市良好流动性通过巨量抛盘快速切换;以及洗盘型,即主力为洗出跟风盘而制造更剧烈的股价震荡进行恐吓[2] A股市场运行机制 - A股市场与海外市场存在根本区别,其运行逻辑是“买传闻,卖新闻”,即根据预期进行交易,而非仅基于已知信息[4] - 股价趋势的改变由机构大资金的持续介入决定,真实的解读权由机构大资金掌控[4] - 通过量化分析交易行为数据可捕捉机构动向,例如无机构库存数据的反弹表明机构参与意愿不高,而调整中机构库存数据活跃则预示调整可能很快结束并继续向上[4] 投资分析框架 - 投资分析应关注长期趋势而非短期波动,理解市场估值标准在不断演变[5] - 理解机构行为模式至关重要,尤其在A股这类由大资金动向决定的市场[5] - 现代投资已进入大数据时代,善用量化工具可帮助还原市场背后真实的资金流动轨迹,应对传统分析方法的挑战[5] - 保持理性心态,理解行为金融学原理有助于避免常见的心理陷阱[5] 量化分析的价值 - 在由大数据和算法驱动的市场中,更准确地把握机构资金动向有助于找到确定性更高的投资机会[6] - 量化分析虽不能预测未来,但能帮助投资者看清当下最真实的状况[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