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扶持计划 - 印度政府宣布一项总额7000亿卢比(约80亿美元)的扶持计划,旨在提升其造船业地位[1] - 该计划被称为“海上马鲁蒂时刻”,目标为2030年进入世界前十,2047年跻身世界前五[3] - 计划包含船舶建造财政援助2473.6亿卢比,对造价低于100亿卢比的船舶补贴15%,超过则补贴20%,环保型船且本土附加值达30%的补贴可达25%[10] - 设立海事发展基金2500亿卢比,其中2000亿为投资基金,500亿为利息激励基金,以解决融资难问题[12] - 另有1998.9亿卢比用于造船业发展计划,旨在将造船能力扩至450万载重吨,并创造300万个就业岗位,吸引4.5万亿卢比资金[13][15] 行业现状与历史背景 - 莫迪政府自2014年上台后即提出重振造船业,并与中、日、韩洽谈合作以引进技术,但成效有限[6] - 2024年印度2047愿景再次强调造船目标,并成立国有巴拉特集装箱公司,计划运营100艘以上集装箱船以争夺市场份额[8] - 行业发展模式参考20世纪80年代“马鲁蒂-铃木”式的印资与外资联手投资[5] 潜在优势 - 印度拥有年轻劳动力人口,平均年龄28岁,相较于日韩从业人员40岁以上的平均年龄具有优势[17] - 单位载重吨造船成本约为3500美元,低于越南、菲律宾的4500美元和欧美的11000美元[19] 面临的挑战与劣势 - 民用造船技术水平较低,仅能制造散货船、渔船等低技术船型,无法建造15万吨以上巨型油轮、LNG船等[24] - 本土制造的大型油轮(VLCC)吨位不足10万吨,且柴油机、航海设备等关键部件完全依赖进口[24] - 研发投入严重不足,整个造船计划用于产业升级的资金约160亿元人民币,而对比中国上海仅发展大型船用发动机一项计划四年内投入至少1000亿元人民币[26] - 日韩竞争对手已通过自动化设备显著提高生产率和降低成本,印度的劳动力成本优势相对有限[19][21]
印度瞄准造船业!豪掷7000亿造船,目标进世界前5,短板却显现
搜狐财经·2025-10-07 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