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父母给孩子讲题,为什么容易急眼?
经济观察报·2025-10-08 10:49

文章核心观点 - 父母在辅导孩子学习时容易情绪失控,其根本原因在于角色错位,父母应回归提供情感支持的本职,而将学科教育交由专业教师负责[11][13] 认知偏差与教育困境 - 成年人与儿童的大脑处于不同思考维度,成年人拥有大量基本常识和成熟逻辑框架,而儿童则缺乏这些认知基础[4][5] - 父母容易陷入“知识的诅咒”,即掌握知识后难以想象没有该知识的状态,从而高估孩子的理解能力,导致误解和冲突[7] - 儿童需要通过关联自身有限的经验来学习新知识,无法直接按照成年人的逻辑进行思考[6] 情绪失控的后果与影响 - 父母强烈的情绪反应会触发孩子的自我保护机制,导致其大脑迟钝、走神或僵住,无法进行有效思考[8][9] - 这种互动模式可能使孩子形成学习创伤,出现注意力难以集中、逃避学习等行为,并产生“我实在太笨了”等强烈的自我怀疑[9] - 父母的情绪反应可能被放大,从孩子“一道题不会”关联到“成绩差”、“考不上好学校”等负面预期上[7] 解决方案与行业启示 - 教育是专业领域,自己能学好不代表能教好自己的孩子,尤其在父母擅长的领域更易出现“知识的诅咒”[7][13] - 明智的选择是将学科教育交由专业教师负责,如作家马伯庸将孩子送去作文班而非亲自辅导[13] - 父母的核心角色是提供情感支持,做孩子的避风港,而非替代学科教师,角色错位会导致孩子情感耗竭[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