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A的电商转型困境 - 公司规模较大,拥有数家分厂,占地超万平,工人数量在七百至上千之间,业务以OEM为主,出口占比达90% [1] - 公司决心放弃传统内销渠道,未来战略聚焦于出口与电商,但电商业务实际表现不佳,例如天猫商城月均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而每月仅“直通车”广告投入就达6000元 [1] - 公司曾花费4万元参与“聚划算”活动,最终销售额仅为4万元,导致入不敷出 [1] - 公司缺乏整体规划,具体体现在品牌、产品、团队和渠道均无明确规划,导致内部思想不统一,员工士气低落,接私单、做私活现象普遍 [1] 战略与管理问题 - 公司管理层战略目标摇摆不定,一方面设定三年内实现数千万元销售额的目标,另一方面又试图通过电商平台清理数十万元库存,战略方向不明 [2] - 公司曾为清理库存进行促销活动,但因产品质量和发货延迟问题严重拉低了天猫商店的评分 [2] - 内部部门协同效率低下,电商部发出的发货联络单需经重重审批,导致仓库不认单据,错过最佳发货时机 [2] - 管理层对电商认知存在严重偏差,例如财务主管认为“电子商务就是用支付宝买东西”,反映出专业知识匮乏 [2] 人才与团队建设挑战 - 公司关键岗位存在任人唯亲现象,如内销部经理为“皇亲国戚”,且因电商定价问题频繁与电商部门发生冲突,缺乏专业管理能力 [2] - 企业普遍面临电商人才缺乏、经验不足的问题,负责网站管理的人员多为技术人员或非专业人士,缺乏网络营销操作经验 [6] - 企业存在人员流失风险,当管理人员稍具经验后容易离职,导致运营中断 [6] - 行业内在招聘电商运营人员时存在误区,例如将仅有一线操作经验不足三个月的人员委以重任,导致项目延误和资源浪费 [6] 运营与渠道执行失误 - 公司将天猫商城委托给TP(淘宝合作伙伴)运营,支付了十几万元托管费,但合同缺乏硬性指标和约束条款,所谓的“按效果付费”承诺未能兑现 [1] - TP运营商设定的160万元销售指标未能完成,公司在要求提前解约时面临无法退还托管费和服务费的困境 [1] - 企业在网站建设后普遍不重视更新维护,也未进行有效推广,导致网站未能发挥应有作用 [6] - 部分企业在网络推广中存在急功近利的心态,要求服务商在极短时间内将关键词排名提升至首页,这易导致服务商采用有损网站长期健康的“黑帽”技术 [6] 销售与客户关系 - 销售过程中存在内部抢单现象,销售人员需主动争取最低报价以获得订单先机 [7] - 维护客户关系至关重要,通过日常频繁沟通、推荐新品能增加在客户脑海中的出现频率,从而提高获得订单的几率 [7] - 与客户建立超越交易的友谊关系,即使暂时无合作,也可能通过客户介绍获得新的业务机会 [7]
东莞传统制造企业做网络营销的乱象
搜狐财经·2025-10-08 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