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变革 - 2025年2月发布的“136号文”明确不得将储能作为新能源项目并网前置条件,终结了行政强制配储模式,推动行业从政策依赖转向市场化驱动 [2] - 政策分阶段施策,对2025年6月1日前并网的存量项目采用差价结算保障收益,对增量项目推行市场竞争定价,倒逼企业提升自我造血能力 [2] - 政策落地后迅速触发抢装潮,2025年3-5月国内储能招标量达19.2GWh,同比激增210%,头部企业订单排期已延伸至2026年5月 [3] - 国内政策形成组合拳,2025年3月国家能源局要求风电、光伏项目配储不低于15%/2小时,9月发布的《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行动方案》将算力设施列为储能核心应用场景 [3] 市场需求 - 2025年1-9月全球储能新增装机达86GW,同比增长92%,其中国内新增41GW,海外新增45GW [4] - 用户侧储能需求爆发,2025年1-9月国内新增11.3GW,同比增长230%,其中工商业占比超75%,广东、江苏等省份峰谷价差超1.2元/度使投资回收期缩至3.5年 [4] - 数据中心成为第四大需求支柱,2025年1-9月国内新增装机15.8GW,同比激增280%,占整体新增装机的38.5% [6] - 电网侧储能向多收益模式转型,2025年1-9月国内招标量达9.2GW,同比增长105%,具备辅助服务能力的项目占比从30%升至55% [5] 技术进步与成本 - 2020-2025年国内储能系统成本从1.8元/Wh降至约0.8元/Wh,降幅达55%,系统效率从85%提升至92% [7] - 磷酸铁锂储能电芯价格已降至0.5元/Wh,叠加智能BMS系统延长电池寿命15%,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仅0.35元/度,在峰谷价差较大地区已实现无补贴盈利 [7] - 多种长时储能技术路线加速发展,全钒液流电池成本降至1.5元/Wh,循环寿命超1.5万次,压缩空气储能项目系统效率达70%,成本下降35% [8] - AI驱动的EMS系统优化充放电策略,使峰谷套利收益提升20%,无人值守方案将运维成本降低30% [8] 行业格局与龙头企业 - 行业马太效应突出,2025年1-9月龙头企业营收增速普遍超100%,中小企业增速低于30% [8] - 系统集成领域国内市场CR5达65%,同比提升10个百分点,阳光电源、宁德时代、比亚迪市场份额分别达22%、18%、12% [10] - 阳光电源储能业务毛利率高达39.92%,上半年储能业务收入达178.03亿元,同比增长127.78%,首次超越光伏逆变器成为第一大收入来源 [10][11] - 宁德时代储能业务营收突破200亿元,同比增长110%,订单排期已至2026年三季度 [11] 未来展望 - 根据IEA预测,2030年全球储能装机量将达1200GW,较2025年增长380%,对应市场规模超2万亿元 [6] - 国内方面,2030年储能累计装机量预计达236.1-291.2GW,其中数据中心储能占比将提升至25% [6] - 中关村储能联盟预测,2030年长时储能装机将达150GW,占总装机的30% [8] - 行业增长逻辑从政策依赖转向价值创造,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市场化路径打开长期增长天花板 [12][13]
储能行业爆发前夜:政策市场双轮驱动,万亿赛道蓄势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