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1万亿美元的大单,OpenAI的钱从哪来?
华尔街见闻·2025-10-08 16:28

核心观点 - OpenAI签署了总额近1万亿美元的算力采购协议,但其自身财务状况无法支撑,因此采用创新的金融模式来支撑这场豪赌 [1] - 公司通过“循环融资”与“股权换采购”等“金融炼金术”,将供应商深度绑定,重写AI时代的资本规则 [1][3] 算力采购协议规模 - 算力采购协议总额近1万亿美元,规模远超公司自身营收和融资能力 [1] - 具体协议包括:与英伟达5000亿美元、与AMD 3000亿美元、与甲骨文3000亿美元、与CoreWeave超过220亿美元的合作 [2] - 协议旨在为OpenAI在未来十年内提供超过20吉瓦的计算能力,能耗约等于20座核反应堆 [2] 财务状况与资金需求 - 公司正以惊人速度消耗现金,分析预测其今年可能亏损约100亿美元 [2] - 高盛分析指出,2026年公司年度运营基础设施成本约为350亿美元 [7] - 计入未来重大资本承诺后,2026年总资金需求将从350亿美元飙升至约1140亿美元 [9] - 重大资本承诺包括:与英伟达合作自建数据中心需约600亿美元,为“星际之门”项目投入190亿美元 [9] 创新融资模式:AMD模式 - 与AMD的协议是“股权换采购”的创举,计划采购价值900亿美元的AMD GPU [5] - 协议核心是AMD向OpenAI发行认股权证,允许其以每股0.01美元价格购买最多1.6亿股AMD股票 [5] - 若AMD股价未来上涨至600美元,OpenAI持有的潜在股份价值将达到960亿美元,几乎可“免费”获得算力 [5] - 该模式将AMD的长期估值与OpenAI的基础设施增长直接挂钩,形成共生关系 [5] 创新融资模式:英伟达模式 - 与英伟达的合作采用“循环收入”逻辑,英伟达计划在未来十年向OpenAI投资高达1000亿美元 [6] - 高盛将此类交易称为“循环收入”:英伟达注入资金,OpenAI再用此资金购买英伟达芯片 [6] 资金来源结构分析 - 在运营现金流视角下,2026年350亿美元资金需求来源:公司自身收入贡献约48%,供应商融资贡献约27%,外部股权/债务融资贡献约25% [7][8] - 在计入重大资本承诺后,1140亿美元资金缺口来源结构剧变:外部股权和债务融资需求占比激增至75%,公司自有收入贡献被稀释至仅17%,供应商融资贡献骤降至8% [9][13] 市场影响与产业格局变动 - 合作协议立竿见影地推高合作伙伴市值,例如甲骨文和AMD在宣布合作后市值分别飙升2440亿美元和630亿美元 [11] - 高盛指出,英伟达等上游企业的客户结构正在改变,收入正从财务稳健的超大规模云厂商,越来越多地流向资金依赖外部融资的AI创业公司和主权AI基金 [15] - 高盛预计,到2027年,AI创业公司和主权AI将分别为英伟达贡献660亿和460亿美元的收入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