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概述 - 中国买家暂停接收必和必拓美元计价铁矿石,但力拓接受人民币结算新模式 [1] - 中方恢复采购的唯一条件是接受“浮动价格+人民币结算”新模式,澳大利亚总理对此表示失望 [3] - 力拓与必和必拓对中方新要求做出截然不同的选择,凸显其背后不同的资本构成和战略考量 [3] 企业战略与资本结构差异 - 力拓高度依赖中国市场,中国贡献其总收入的57.4% [6] - 力拓当年在中国的采购额创纪录地达到42亿美元,并与中铝、宝武等中国企业在几内亚西芒杜铁矿项目上有股权层面的深度合作 [8] - 必和必拓的股东结构中美系资本占主导,其融资渠道和债务结构与美元深度挂钩,战略上倾向于维护美元体系利益 [10] - 必和必拓并非技术上无法进行人民币交易,其拒绝是基于无法妥协的战略站队 [12] 中国买方市场地位转变 - 中国消耗全球海运铁矿石的四分之三,但过去因国内钢企分散而缺乏定价权 [15] - 2022年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成立,通过集中采购整合买方力量,扭转供需关系 [17] - 中国积极开拓铁矿石进口多元化,今年前五个月从巴西进口增加1750万吨,从乌克兰、印度等非主流矿源进口增幅达19% [17] - 几内亚西芒杜铁矿(储量超50亿吨)预计年底投产,巴西淡水河谷上调产量目标,全球铁矿石市场转向供大于求,今年全球产量增量预计超6600万吨 [19][20] 人民币国际化与定价权争夺 - 人民币结算旨在夺回大宗商品定价权,使中国钢企摆脱美元加息周期带来的汇率波动风险 [22] - 大连商品交易所铁矿石期货交易量已是新加坡交易所的8倍,以中国为中心的区域性定价中心成型 [24] - 目标是实现人民币计价的现货、期货、指数“三价合一”,河钢集团今年人民币采购铁矿石已超24亿元,同比增长25%,宝武集团早在2020年已打通与三大矿山的人民币跨境结算 [26] - 人民币结算提供一个更高效、低成本的选择,旨在将高附加值的金融活动吸引至中国在岸市场 [28] 对澳大利亚的影响与行业趋势 - 铁矿石是澳大利亚经济支柱,占其对华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其生产成本仅为每吨16到18美元,利润空间巨大 [30] - 全球大宗商品贸易由单一货币主导的时代正在落幕,多元化的货币结算与定价体系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32]
人民币结算令下,铁矿石市场震动,澳矿巨头的两种抉择
搜狐财经·2025-10-08 1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