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降息决策背景 - 2025年9月美联储决定降息25个基点,这是继2024年三次降息后,时隔九个月再次降息 [2] - 本次降息主要是应对2025年8月美国新增非农就业仅2.2万人,失业率上升至2.9%的就业市场疲软风险 [2] 传统货币政策框架挑战 - 当前美国出现劳动力市场疲软与通胀压力并存的罕见组合,对传统货币政策理论构成根本性挑战 [2] - 面对就业下行与通胀上行的双向风险,单一利率工具力不从心,美联储可能被迫从明确的"目标导向"转向模糊的"风险管理导向" [2] 经济滞胀与股市泡沫风险 - 美国面临的关税和移民政策均属供给侧冲击,具有典型的"滞胀"特征,短期内抑制需求,中长期推升结构性通胀 [3] - 2025年8月美国标普500席勒市盈率已升至38.4,仅次于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期,处于历史第二高位 [3] - 美联储降息可能进一步推高股市估值,而未来为应对通胀转向加息可能引发股市泡沫破灭 [3] 统计数据可信度危机 - 劳工部将2024年4月至2025年3月美国新增就业人数大幅下修91.1万,意味着此前统计的就业岗位中有51%实际并不存在 [3] - 调查回复率下降、经济结构变化导致传统预测模型失准,政策制定被迫依赖滞后2-3个月的修正数据 [4][5] 美联储独立性面临考验 - 美国总统特朗普任命白宫职员米兰出任美联储理事,开创了在任白宫职员同时担任美联储理事的先河 [5] - 米兰在议息会议中明确反对降息25个基点、主张降息50个基点,明显迎合了特朗普的政策偏好 [5] - 此举标志着1951年确立的央行人事独立于行政体系的传统面临历史性冲击 [5] 美联储内部分歧加剧 - 点阵图显示政策制定者对未来路径预期高度分化,18位投票者中对年内货币政策走向存在明显分歧:9位支持再降息两次,6位认为降息不应超过一次,2位支持再降息一次,1位支持加息 [6] - 内部分歧反映出美联储内部对就业与通胀风险评估缺乏共识,将严重削弱前瞻性指引的政策效果 [6] 未来政策路径与市场影响 - 政治干预、数据失准、理论框架失效、内部分歧以及"滞胀"与泡沫风险并存,使美联储政策路径的不可预测性显著增强 [7] - 政策可预测性的丧失可能导致金融市场波动性显著上升,进而影响实体经济的投资和消费决策 [7] 美债与美元信誉潜在冲击 - 美联储独立性的削弱和政策可预测性的丧失,可能动摇国际投资者对美国货币政策稳定性的信心 [8] - 美国国债作为"无风险资产"的地位可能受到质疑,国债收益率可能出现异常波动,加重美国政府债务负担 [8] - 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信誉将受到冲击,可能加速推进全球货币体系多元化进程 [8]
美联储重启降息,对全球经济金融格局有何影响?
搜狐财经·2025-10-08 1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