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拐点已至 中国创新药驶向“出海新航道”
上海证券报·2025-10-09 02:00

行业整体态势 - 中国创新药行业迎来出海收获季,从“跟跑”迈向“并跑”,行业生态已经形成 [1][3] - 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在研创新药数量占全球30%左右 [1]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创新药License-out交易总金额已接近660亿美元,超过2024年全年水平 [2] - 2024年中国创新药研发数量达到704个,位居全球首位,其中同类首创新药达120个 [3] 交易与合作特征 - 创新药出海呈现“高额”、“高频”、“高认可度”特征,跨国药企和国际资本将中国视为“寻宝地” [2] - 恒瑞医药与葛兰素史克达成潜在总额120亿美元的授权合作,刷新中国创新药License-out交易纪录 [2] - 恒瑞医药年内达成第五笔BD交易,与印度药企合作最高可超过10亿美元 [2] - 和铂医药2025年上半年与全球合作伙伴达成4项授权交易,其中与阿斯利康合作获得1.75亿美元首付款 [5] 公司业绩与盈利表现 - 创新药企盈利拐点已至,157家A股创新药概念股中75家盈利,占比接近一半 [5] - 和铂医药2025年半年报盈利5.23亿元,同比增长51倍,获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增持超5亿港元 [4] - 百济神州上半年产品收入攀升至173.60亿元,同比上升45.8% [5] - 百济神州的BTK抑制剂泽布替尼上半年全球销售额达125.27亿元,同比增长56.2% [5] - 和黄医药的呋喹替尼上半年海外市场销量同比增长25% [1] 研发创新与战略转型 - 细胞疗法、双/多特异性抗体、抗体偶联药物(ADC)等复杂分子成为中国企业创新主要发力点 [3] - 企业选择放弃短平快模仿,坚持长期主义和源头创新,走更“艰难”的道路 [5][6] - 和黄医药作价约45亿元出售核心中药资产,加速剥离“现金奶牛”以押注创新药赛道 [7] - 和铂医药通过收购荷兰公司搭建全人源抗体平台,已完成17次出海BD交易,三度牵手阿斯利康 [6] 未来发展路径 - 中国创新药出海资产在早期临床阶段的占比为50%,临床后期及商业化阶段占18% [7] - 企业需将BD交易从一次性收入转化为持续发展的系统能力,构建资金、声誉与人才的良性循环 [7] - 行业需从“借船出海”质变为“造船出海”,突破资金、全球团队和全球药物开发链条能力三大核心壁垒 [8] - 独立商业化是构建以我为主、整合全球资源的开放生态,最终目标是诞生一批全球制药巨头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