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银行卡”骗局勿轻信
经济日报·2025-10-09 07:12
骗局核心特征 - 不法分子通过盗用银行标识、伪造官方客服等手段假冒银行制造混淆 [1][2] - 骗局以“消费扶贫爱心卡”和“养老补贴专用卡”等名义进行包装 宣称卡内额度高达400余万元以高额补贴进行利益引诱 [1][2] - 诈骗本质是利用政策场景包装与高利益诱惑结合 精准锚定带有民生属性的领域 [1] 诈骗实施手段 - 通过邮寄或散发假银行卡 并印制虚假“官方客服”电话为后续诈骗创造条件 [2] - 利用虚假APP、网站或客服电话展示卡内“高额余额”或谎称寄送“贵重赠品”制造陷阱 [2] - 以激活账户为借口 收取“制卡费”“手续费”“保证金”等名目骗取钱财 例如诱骗老人支付1000余元 [1][2] - 在行骗过程中大肆套取受害者及家人个人信息 为后续不法活动创造条件 [2] 行业影响与趋势 - 当前金融诈骗呈现向场景化、伪官方化演变的突出特征 [1] - 不法分子诈骗手段不断翻新 迷惑性极强 主要利用消费者尤其是老年群体对政策福利的信任度以及信息甄别上的盲区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