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经评论:从“电气化率超欧美”看战略先机
经济日报·2025-10-09 08:09

电气化率现状与目标 - 2024年中国电气化率约28.8%,较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已高于欧美主要发达经济体[1] - 预计到2030年,全国电气化率将达35%左右,超出经合组织国家平均水平8到10个百分点[1] - 电气化率定义为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是衡量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1] 电气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 相较于煤炭、石油等能源,电力经济效率最高,同等能源使用量可实现更多经济产出[2] - 企业通过电能替代可大幅提升能效水平,减少综合用能成本[2] - 电动汽车、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高端精密制造等新兴产业高度依赖稳定廉价的电力供应[2] 电气化对能源安全的作用 - 电气化与可再生能源结合重构能源安全格局,“十四五”时期风光装机规模从5.3亿千瓦发展到约17亿千瓦[2] - 5年间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由40%提升至60%左右,保障14亿多人的能源安全[2] - 中国“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禀赋使依赖油气进口的传统路径存在风险[2] 电气化对绿色转型与国际竞争力的贡献 - 电气化是终端能源消费侧实现低碳化的主要方式,国际能源署将其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路径[3] - 电动汽车替代燃油车、电炉取代燃煤锅炉等举措推动污染物和碳排放强度下降[3] - 在特高压输电、智能电网、电动汽车充电标准等领域,中国已成标准制定的重要力量[3] 电气化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未来重点 - 当前火电仍是电力供应大头,需继续提升可再生能源占比以实现电力来源清洁化[4] - 风光等新能源的随机性、间歇性对电网稳定性与灵活性提出极高要求[4] - 未来电气化发展重点将从“用多少电”转向“用什么电”和“怎么用电”,涉及技术、政策和商业模式竞赛[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