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概况与战略意义 - 广州东环城际铁路(番禺-白云机场北)和琶莲城际铁路开通运营,与广肇、广惠等4条城际铁路贯通,串联广州、佛山、东莞等6座城市 [2] - 项目助力广东城际铁路里程突破400公里,推动大湾区城际铁路实现从“线型布局”向“网络运营”的飞跃 [2] - 两条线路构成大湾区城际铁路“纵横主轴”,其中广州东环城际全长57.8公里设13座车站,琶洲城际全长18.2公里设4座车站 [2] - 项目推动大湾区实现广州与佛山、东莞30分钟互通,肇庆、惠州60分钟直达,清远90分钟覆盖的“306090”交通圈 [5] 工程建设与技术攻坚 - 项目建设需穿越多种复杂地层及城市核心区,面临高压线交错、建筑密集、水文复杂等多重挑战,施工难度高 [2] - 在帽峰山站创新研制“侧墙中板一体式衬砌台车”,将单次浇筑周期从7天压缩至两天,效率提升3.5倍 [3] - 在岑村站通过“半盖挖+跳仓法”等精细化协同施工,建成324米地下车站 [3] - 在龙大、智龙盾构区间累计开仓392次零失误,突破9.6公里花岗岩区,实现建筑零沉降、隧道零渗漏 [3] - 采用自行式液压仰拱栈桥,成功完成断面超800平方米、深达65米的超深盾构竖井,创造国内新纪录 [3] - 首次应用9米级双模盾构实现软硬交替地层高效掘进,并创新提出基于气动效应的城际铁路隧道净空断面标准 [3] 智能化施工与数字化管理 - 项目大力推行智能化施工,自主研发的“轨道交通施工管理平台”整合了12个子系统,实现人员、机械、材料的全流程数字化管控 [3] - 通过人脸识别与定位技术实时掌握工人分布,进入危险区域系统自动声光报警 [4] - 在盾构机等大型设备安装传感器,实时传输转速、压力等参数 [4] - 通过“二维码溯源系统”登记钢筋、混凝土等主材信息,验收合格后生成“电子身份证” [4] - 通过AI算法预测故障风险,累计提前预警17次设备隐患,减少停机时间超300小时 [4] - 在站后四电工程中应用BIM技术,通过构建三维模型与数字化模拟,提前识别解决空间冲突问题 [4] 车站设计与商业开发 - 车站采用“一站一景”设计理念深度融合地域文化,如岑村站融入田园风光,大石站提取水乡建筑精髓,白云机场T3站强化门户文化识别 [5] - 各站统筹预留总计超1800平方米的地下商业空间,为站城融合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 [5] - 新线全面采用“站站停+大站快车+特快+直达”公交化运营模式,支持广州地铁App城际码、全国交通一卡通等多种支付方式 [5]
中国铁建攻克复杂地质难题 助力大湾区城际铁路“连线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