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能产生非线性增值的乘数效应 [1][3] - 深度融合是增强内生增长动力、保障产业链自主可控、推动产业从低端制造迈向高端引领的关键举措 [4][5][6] - 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加速迭代,凸显了推动深度融合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2] 科技创新对产业创新的驱动作用 - 科技创新是产业创新和发展的内生动力,能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为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提供动力 [1] - 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6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达2.68%,基础研究经费增长10.5% [8] -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的企业发明专利中,通过研发获取的比例分别为89.7%和90.8% [8] - 2024年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53.3%,平均每件专利产业化收益达869.5万元 [8] 产业创新对科技创新的反哺作用 - 产业创新能够牵引和激发科技创新,为科技成果的价值实现提供关键载体 [1] - 国内企业发明专利中通过研发产生的比例为86.6%,研发经费支出在100万元以上的发明专利占比17.8% [9] - 2025年上半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1% [9] - 产业盈利水平提升能直接带动研发投入增长,形成良性循环 [9] 深度融合的战略意义 - 增强内生增长动力,推动传统产业"存量提效"和新兴产业"增量扩容" [4] - 保障产业链自主可控,通过企业主导研发、科研聚焦产业的模式解决"卡脖子"问题 [5] - 实现从"低端制造"向"高端引领"的转变,突破产业链关键环节技术瓶颈 [6][7] 推动深度融合的机制与路径 - 需打通科技强到产业强的转化通道,建立以企业为主导、市场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评价体系 [10] - 加强需求牵引,建立产业技术需求征集和发布机制,推动产业参与技术创新全流程 [11] - 夯实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龙头企业及专精特新企业成长为创新策源地 [12] - 优化创新生态,完善科技评价与激励机制,打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环境 [12]
放大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乘数效应
经济日报·2025-10-09 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