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申请与融资历史 - 公司于9月25日正式向联交所递交上市申请,由华泰国际担任独家保荐人,此为继2021年科创板申请撤回后的第二次IPO尝试[3] - 本次IPO计划募集资金用于研发农业机器人产品、扩展全球销售及服务网络、建立新总部及补充营运资金[3] - 公司融资总额合共15.41亿元人民币,投资者包括百度资本、软银愿景基金、创新工场、越秀产业基金等知名机构[5] - 前次科创板IPO计划募资15.09亿元,但在首轮问询后被上交所关注30个问题,公司于次年4月主动撤回申请材料[5] - 本次递表前夕,公司联合创始人龚槚钦于2025年7月以500万元转让部分股权,据此测算公司估值为45.45亿元[5] - 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5全球独角兽榜》显示公司估值为73亿元,位列榜单第1183位[6] - 创始人彭斌直接及间接合计控制公司42.97%股权[7] 经营业绩与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同比微增2.08%至7.45亿元,增速较2022-2024年32.74%的复合增长率大幅放缓[9] - 公司于2024年实现扭亏为盈,经调整净利润为7196.8万元,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增至1.34亿元[9] - 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持续改善,从2022年的17.90%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34.30%,几乎翻倍[13] - 公司推行"降本增效",期间费用累计下降18.72%,期间费用率从2022年的56.94%大幅降至2024年的26.26%[13] - 2025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性现金净流出5367.3万元,同比由正转负,上年同期为净流入843.4万元[14] 产品销售与市场策略 - 公司收入高度依赖农业无人机,该产品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78.6%上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89.0%[10] - 公司采取"以价换量"策略,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农业无人机销量分别同比增长107.81%和13.67%,但平均售价分别同比下降9.76%和9.68%[11] - 报告期内,农业无人机、农业无人车、农机自驾仪、智能农场物联网产品的平均售价累计分别下降18.57%、6.70%、58.09%和84.27%[12] 财务风险与运营指标 - 公司合同负债从2024年末的3.53亿元锐减至2025年6月30日的7898.5万元,降幅高达77.64%[3][15] - 应收账款较2024年末激增1345.55%,存货虽减少20.71%但仍占流动资产的21.33%[3][16] - 经营性现金流恶化,叠加应收账款激增和存货高企,显示公司可能存在为维持销售规模而大量赊销的情形[3][16] 生产能力与资产状况 - 公司仅有一个位于东莞的生产基地,2025年上半年农机自驾仪产能利用率大幅下滑至53.6%,同比降幅达51.2个百分点[18] - 农业无人车产能虽同比大幅增长566.67%至500台,但产能利用率仅为11%[18] - 公司总产能从2022年的20650台/件增长至2024年的37150台/件,2025年上半年同比再增长24.56%,但同期固定资产却从1.13亿元骤降至4358.8万元,降幅达61.41%[18] 产品质量与合规问题 - 2021年10月公司遭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栏目曝光,极飞P80植保无人机在黑龙江地区出现大规模质量问题,包括频繁"炸机"、核心系统故障等[22] - 公司屡罚屡犯,2022年、2023年分别被处以罚款5445.6万元和1006.3万元[3][25] - 近一年公司在12315平台累计投诉量多达60条,主要涉及产品质量及售后服务问题[26]
极飞科技港股IPO:收入增速仅个位数 合同负债骤降七成 生产疑似大量外包 产品质量堪忧、频遭投诉、屡罚屡犯
 新浪证券·2025-10-09 1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