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币业务模式 - Pi Network是一种虚拟货币,被称为"中老年版比特币",但尚未在大多数主流交易所上市,价格极不稳定[5] - 该币种目前只能在Pi Network的封闭生态系统内使用,无法在外部市场中兑现任何经济价值,不能兑换为人民币或美元[5] - 通过手机App进行所谓的"挖矿",用户通过签到、看广告、邀请他人加入等方式获取"算力",算力越多挖矿速度越快[20] - 邀请他人加入可使自己的算力提升一倍,这种裂变模式使得Pi币在中老年群体中迅速扩散[20] - 主要盈利方式可能是通过吸引用户观看广告来获取广告收益[32] 营销与传播策略 - 采用类似传销的上线发展下线模式,通过"派友交流群"进行意识渗透,传播Pi币价值信息[12][13] - 群内传播的信息包括"派币现在很值钱"、"国外很多地方能直接花Pi币"、"1Pi=2000美金"等夸大宣传[13] - 利用中老年人对斯坦福团队打造的信任感,以及他们对优绩主义的认同来增强可信度[45] - 营销话术从早期的"轻轻松松发大财"转变为更贴近现实的"日常用手机挖矿,有点辛苦但能发财"[44] - 强调勤学习、勤交流行业知识,迎合中老年群体对劳动价值的认同感[46] 目标用户群体特征 - 主要针对有大把空闲时间却无事可做的中老年人群体[10] - 利用老年人对新技术的陌生感和晚年财富焦虑进行精准围猎[41] - 该群体普遍相信一切离谱信息,唯独不相信子女,容易接受群内大量重复信息的影响[15] - 中老年用户会投入大量时间研究区块链、生态、交易、赋能等金融知识,完成自我洗脑[20] 衍生商业模式 - 出现专门向中老年派友销售"节点"作为加速器的分支产业,消耗家庭积蓄和退休金[21] - 各地存在神秘的"Pi友"俱乐部,以组织聚会形式掌握潜在客户,提供软件升级等服务并收取几十到上千元不等的费用[21][22] - 有所谓的"功成名就"老师开设网课,几万元10节网课,满足中老年人迫切的发财学习需求[22] - 出现线下兑换骗局,如山东兑换Pi币事件,导致参与者背负贷款或网贷[24] 风险特征 - 被多国监管质疑,2023年无锡网上公安发文称Pi币骗局专门围猎老年人[3] - 在2023年央视报道中,Pi币曾被公安质疑带有诈骗属性[7] - 社交媒体常见提醒称Pi币是"空气币期货",交易所一关账户直接归零[6] - 具有强烈的传销性质,通过邀请裂变分享,与传销上线发展下线模式吻合[29] - 采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初期0投入纯洗脑,后期诱导"自愿"金钱投入[29]
60岁父母“炒币”,掏空多少中产家庭? || 深度
搜狐财经·2025-10-09 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