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人工智能生态系统正呈现出日益增强的"循环性",主要参与者之间通过投资、采购和收入分成等方式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网络 [1] - 由于相关信息披露严重不足,这种不透明的循环结构使投资者难以准确评估AI领域的真实风险与回报 [1] AI生态系统的循环性与资本流动 - AI巨头与其供应商之间形成核心动态,例如OpenAI的合同约占甲骨文剩余履约义务总额的三分之二,以及云服务商CoreWeave剩余履约义务的约40% [2] - OpenAI的合同总计推动了微软、甲骨文和CoreWeave三家公司剩余履约义务的显著增长,使其在三家公司总计约8800亿美元的剩余履约义务中占据了超过3300亿美元的份额 [2] - 超大规模数据中心运营商的采购承诺在过去一年激增1000亿美元至3300亿美元,租赁承诺也攀升至3400亿美元 [3] - AI生态系统内部交易模式包括供应商通过股权投资为客户提供资金、交叉持股以及供应商与客户之间的收入分成协议 [4] - 英伟达计划向OpenAI投资1000亿美元,OpenAI将部署至少10吉瓦的英伟达系统 [6] - 截至2025年6月,英伟达持有CoreWeave流通股的5%以上,价值29亿美元 [6] - 英伟达与CoreWeave达成价值63亿美元的回购承诺,并同意从2023年3月开始以13亿美元的价格向CoreWeave租用容量 [6] - 甲骨文与英伟达签订了一份价值约400亿美元的合同,将购买约40万颗英伟达芯片 [6] 剩余履约义务激增与集中度风险 - 甲骨文与OpenAI签订了一份价值约3000亿美元的计算能力采购合同 [8] - OpenAI与CoreWeave签订了总值超过220亿美元的多项协议 [8] - 这些巨额、不可撤销的长期合同直接推高了供应商的剩余履约义务,但也带来了显著的客户集中度风险 [11] - 尽管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但公司为了维持客户关系,在客户面临财务困境时往往会选择重新谈判价格或条款 [11] 亟需加强的信息披露领域 - 关联方交易:微软对OpenAI进行了股权法投资,但并未披露双方数十亿美元业务往来的具体细节 [16] - 客户集中度:供应商应更清晰地披露其对OpenAI等关键大客户的依赖程度,例如甲骨文未明确指出其剩余履约义务的暴增主要来自OpenAI的单一合同 [16] - 收入分成安排:微软与OpenAI之间的收入分成协议可能导致双方在财报中重复计算同一笔AI收入,其具体的会计处理方式并未公开 [16] - 供应商融资:供应商为促进销售而向客户提供融资,可能会人为地放大需求,但相关交易对手方等关键信息未披露 [16]
解读AI闭环,大摩:循环结构披露不足,投资者难以评估真正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