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业的崛起与全球地位 - 光伏产业最初由日本在1994年通过提供太阳能光电补助推动商业化,尽管当时规模小、成本高、效率低[3] - 德国在2000年初推出可再生能源法,以两倍市场价实行固定上网电价补贴政策,促使全球太阳能电池板产量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长,德国太阳能板一度占全球一半[4][6] - 中国在2015年推出可再生能源法,通过土地优惠、税收减免和电价补贴支持光伏产业,推动其快速发展[10][11] - 通过持续的技术进步和研发投入,太阳能发电成本从2010年至今已降至原来的十分之一,甚至低于化石能源[13] - 中国目前垄断光伏产业上游环节,多晶硅供应占全球90%以上,硅片加工占全球98%,占据全球主导地位[15] 行业现状与内卷挑战 - 中国光伏产能至2024年已占全球80%,但市场出现严重供大于求,导致激烈价格竞争[20] - 产品价格大幅下跌,从2022年行业高点到2024年低点,电池组件价格下跌60%,硅料价格下跌80%[22] - 行业整体盈利能力差,龙头企业如通威、隆基在2024年出现大几十亿元亏损,31家上市企业主产业链环节合计亏损超575亿元[24][26] 应对措施:限价与限量 - 行业协会采取"限价"措施,如2024年10月设定一体化企业N型M10双玻光伏组件含税生产成本为0.68元/瓦作为底线价格[30][32] - 限价措施执行面临挑战,例如2024年11月某项目招标中,最高投标限价被设置为0.6313元/瓦,低于成本价,多家企业投标单价低于协会建议价[34][35] - "限量"措施通过头部企业签订自律公约压缩产能,如计划将硅料产能减少至230万吨,促使多晶硅价格回升至完全成本区间,头部企业利润开始修复[38][39] - 限量措施面临企业数量多、利益诉求不同等挑战,若市场需求未相应增加,价格回升可能仅是暂时的[41] 反内卷的其他解决方案 - 技术创新是关键突破口,隆基绿能的HIBC硅电池转换效率达27.81%,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达34.85%[46][47] - 采用BC技术的组件在国内市场较TOPCon产品溢价9%-13%,在欧洲户用市场溢价高达114%,通过差异化获得更高利润[49] - 拓展市场空间,一方面挖掘国内双碳目标下的潜力,另一方面积极应对海外贸易壁垒,开拓新的海外增长点[53][55][57] - 加强企业自律,摒弃低价竞争,行业协会需加强引导和监督,以建立良好市场秩序[59]
从全球80%垄断到年亏575亿,光伏咋卷成这?“限价限量”能救命吗
搜狐财经·2025-10-09 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