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背景与核心趋势 - 行业面临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创造”的关键转型,“一体化数智平台+AI场景化深耕”成为关键引擎[1] - 尽管“十五五”期间全社会用电量持续增长且新能源装机占比已超45%,但电力电价市场化带来收益不确定性和成本控制压力,导致“增量不增利”困局[3] - “AI+能源”趋势推动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进程迈向数据驱动、场景赋能、智能决策的新阶段[3] 公司战略与平台能力 - 广联达作为中国数字工程领域近三十年深耕者,带着数字技术、工程建设基因及AI能力赋能新能源赛道[3] - 公司打造面向新能源电站设计、建造、运维一体化的数智平台,指导思想是以设计为源头,通过AI加持实现四个一体化[3][4] - 公司正基于DeepSeek等开源模型构建AecGPT行业AI平台,覆盖设计、安全、经营分析等场景[9] 具体应用场景与价值创造 - 在优化收入方面,通过AI+仿真技术+气象数据+电价预测重构投资收益模型,替代传统粗放测算,华东某分布式项目实现设计周期缩短60%[5] - 在优化建造成本方面,通过AI+仿真技术+实景建模能力进行自动智能优化设计,西北某集中式项目在电缆成本上节省10%[5] - 在优化运维成本方面,通过AI+运维实效BOM清单提升收益估算准确度,某风电项目实现全生命周期成本降低[5] 一体化解决方案成效 - 设计采购一体化通过三维设计模型+AI工程量算法实现模型直出工程量,某抽水蓄能项目算量效率提升几倍[6] - 设计施工一体化通过无人机实景建模+AI智能识别实现施工策略动态调整,某央企山地光伏项目真实建造数据100%掌握[7] - 资源组织优化通过AI识别实现用工成本降低15%,华东某民企滩涂风电项目实现不合格工人0进场及0伤亡[7] - 生产方式优化通过智能装备实现无人化突破,某央企山地光伏项目单次吊运作业时间仅1分半,运输效率提升130%[7]
广联达副总裁吉雅图:一体化数智平台+AI场景化赋能,破解新能源工程“增量不增利”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