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诺和诺德的GLP-1药物司美格鲁肽在中国市场取得巨大商业成功,吸引众多本土企业入局,预计2026年其核心化合物专利失效后将引发高度竞争,不同背景的公司正采取多元化商业策略抢占市场 [1] 中国GLP-1市场潜力与竞争格局 - 中国超重及肥胖人群规模达数亿,潜在市场规模巨大 [1] - 2026年司美格鲁肽核心化合物专利失效,为本土企业打开法律和市场窗口 [1] - 目前国内至少八家企业已提交司美格鲁肽生物类似药上市申请,超过十二家同类药物处于II/III期临床试验阶段,赛道高度拥挤 [1] 传统大型药企竞争策略 - 华东医药和齐鲁制药等传统大型药企资本雄厚,拥有成熟研发、生产和商业化团队 [1] - 华东医药采取"自主研发+外部引进"双线布局,已在国内首批上市诺和诺德上一代产品利拉鲁肽生物类似药并获批用于体重管理 [1] - 提前上市利拉鲁肽可教育市场、建立医生合作关系、搭建销售团队,为司美格鲁肽竞争铺路并产生稳定现金流 [2] - 华东医药自研的司美格鲁肽类似药进度处于国内第一梯队,确保下一阶段竞争拥有成本可控的核心产品 [2] 新兴生物科技公司差异化竞争 - 信达生物和银诺医药等新兴生物科技公司规模较小,采取差异化竞争策略 [2] - 信达生物与礼来合作开发GLP-1R/GCGR双靶点激动剂玛仕度肽,除降糖减重外,临床数据显示其在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方面有潜力,可开辟独立细分市场 [2] - 银诺医药在核心产品依苏帕格鲁肽获批后,将战略重心转向海外,计划在东南亚、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注册申报,以出海方式规避国内正面竞争 [2] 跨界企业入局动机与策略 - 九源基因和诺泰生物等原料药企业从产业链上游向下游延伸,凭借多肽类药物活性成分生产成本优势,发展下游制剂业务以实现垂直整合,目标在价格战中靠成本胜出 [3] - 甘李药业因胰岛素业务受国家集采政策影响利润压缩,将GLP-1视为关键转型方向,其研发的GZR18启动与礼来替尔泊肽的头对头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目标成为同类最佳 [3] - 智飞生物通过全资收购宸安生物获得两款司美格鲁肽相关产品,用资本换取时间快速切入赛道 [3] - 四川双马作为主营水泥建材的公司,在2024年10月通过收购多肽原料药企业深圳健元医药完成跨界布局,反映GLP-1赛道高预期回报吸引非医药产业资本 [4] 未来市场展望 - 2026年后中国GLP-1市场将开启激烈竞争,价格大幅下降是确定结果,最终格局取决于企业各自策略和市场份额获取方式 [4]
减肥药在中国,彻底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