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艾瑞咨询:2025年中国城市可信数据空间行业研究报告
搜狐财经·2025-10-09 20:33

行业概念与定义 - 城市可信数据空间是由政府主导、多方协作共建的城市数据基础设施,旨在为数据提供可信、安全、合规的流通利用通道 [8][11] - 该空间是可信数据空间的城市级形态,以公共数据为主、社会数据为辅,核心目标是打破数据流通困境、激活数据要素潜能、促进城市治理现代化升级 [1][11][25] - 其作为联通数据供给与应用的桥梁,整合分散的城市数据资源,并赋能产业发展 [11] 行业发展驱动因素:政策 - 国家层面出台系列顶层设计,如《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数据二十条”)和《“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 [13] - 具体政策如《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8年)》明确提出鼓励创建城市可信数据空间,并设定了到2028年建成100个以上可信数据空间的目标 [13] - 2025年4月,数据局组织开展城市可信数据空间试点工作,首批13个城市试点名单已公布,推动行业规模化落地 [13] 行业发展驱动因素:技术 - 隐私计算技术(如多方安全计算、联邦学习、可信执行环境、差分隐私)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解决数据不敢共享的难题 [15][17] - 区块链技术通过分布式账本和智能合约实现数据存证溯源与规则自动执行,建立可信协作机制,解决数据不愿共享的问题 [15][18][19] - 这些技术共同为数据可信流通提供了关键保障 [15] 行业发展驱动因素:需求 - 2024年中国数据生产总量超过40ZB,但数据存储量仅占生产总量的约3%,存储数据中约四成未被使用,数据价值释放不足 [20][21] - 城市治理面临数据沉睡、协同低效、公共服务碎片化等问题,亟需可信数据空间盘活数据资源 [1][20][21] - 城市可信数据空间以公共数据为牵引,可撬动行业、企业、个人等多维度数据融合应用,提升城市治理效能并赋能数字经济 [20][21] 行业框架与核心能力 - 总体框架以政务云为基石,构建包含安全存储、加密传输等能力的数据流通支撑底座,并配备数据运营管理与开发利用两大平台 [30][31] - 核心能力由可信管控(保障数据流转安全与追溯)、资源交互(促进数据互联互通)和价值共创(构建数据服务新生态)三部分组成 [8][34][35][41] - 最终服务于政务服务、普惠金融、医疗健康等多元化应用场景 [30] 产业链与竞争格局 - 产业链涉及运营方、数据提供方、数据使用方、数据服务方和监管方五类主体 [42] - 技术服务商分为综合型(如浪潮云、华为云)与专业型(如数鑫科技、蚂蚁集团)两类 [45][46] - 在综合型厂商中,ICT背景的云服务商(如浪潮云)凭借技术、产品、服务、生态和经验等综合实力占据领先地位 [45][46] 典型应用场景 - 在政务服务场景中,其打破部门数据壁垒,促进跨部门数据互通,赋能“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与政务大模型应用 [2][8] - 在普惠金融场景下,通过融合政府与金融数据,构建动态风控模型,助力解决小微企业等群体的融资难题 [2][8] - 典型案例包括张家口和上海的项目,前者以特定架构支撑数据流通,后者依托区块链等技术满足超大城市多领域数据应用需求 [2] 未来发展趋势 - 技术层面,AI将推动数据治理向自动化、智能化、动态化升级,提升治理效能 [3][8] - 应用层面,行业将遵循“试点-示范-推广”路径,从城市试点逐步向区域枢纽、全国网络的一体化生态演进 [3][8] - 未来将吸引更多行业与企业入驻,探索垂直领域应用,培育数据要素市场生态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