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以重庆荣昌区为例,探讨网红城市如何将短期流量转化为可持续的产业和城市发展,重点关注从“网红”到“长红”的转型路径 [2][3][13] “卤鹅哥”个人IP与品牌发展 - 个人IP从流量顶峰转向品牌远征,国庆期间在四川乐山开设全国首家品牌合作店,作为市场测试和品牌扩张的探路石 [4] - 爆火后迅速组建专业线上运营团队,涵盖摄影、编导、剪辑和直播带货,以维持并转化线上流量,同时寻找供应链伙伴为线下加盟打基础 [4] - 个人IP战略转型,从“流量受益者”转变为“产业赋能者”,品牌整体价值和影响力在流量密度下降后持续攀升 [4][6] 夏布小镇流量变化与商业业态 - 夏布小镇游客接待量从“五一”假期的89.11万人次(同比激增743.6%)降至国庆假期的37.76万人次(同比仍增长165.90%),较“五一”下滑57.6% [7] - 流量潮水退去后,商业呈现冷暖对比,老字号门前有稳定客流,而新开店铺门庭冷落,投机者面临生存考验 [7][8] - “五一”爆火后街区新增八九十家卤鹅摊点,引发恶性价格战,正常卤鹅售价30多元一斤,部分新商家售价低至十几二十元一斤,威胁行业整体品牌和食品安全 [7][8] 荣昌卤鹅产业与城市系统变革 - “五一”期间荣昌涌入234.5万游客(常住人口仅66万),卖出29万只卤鹅,旅游收入近20亿元,国庆假期接待游客233.13万人次 [11] - 爆发式需求导致本地每年七八十万只白鹅养殖量杯水车薪,每日活鹅缺口高达2万只,需从四川、山东、河南等地调运,倒逼供应链革命 [11] - 区政府出台产业行动方案,目标到2026年卤鹅产值超10亿元,并吸引资本投资,如江苏飞羽体育投资5000万元建设羽毛球生产项目,预计年产值达两亿元,带动500人就业 [11][12] - 卤鹅产业火爆直接或间接带动超3000人就业,并促进鹅毛鹅绒等副产品资源的开发利用,延伸产业链 [11][12] 城市品牌多元发展与挑战 - 荣昌除卤鹅外,还拥有夏布、陶器、折扇三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卤鹅哥”流量为夏布等非遗工坊带来线上订单和关注度 [12] - 面临资源过度聚焦单一产业可能导致其他文化IP被边缘化的挑战,需构建多元共生的城市品牌生态,利用卤鹅流量入口引导游客深度体验多元文化 [12]
再访荣昌 从“泼天流量”到“产业增量”
 每日经济新闻·2025-10-09 2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