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街观察】大疆之鉴,价保之难
北京商报·2025-10-09 22:18
文章核心观点 - 大疆近期促销活动因部分渠道不支持价保引发消费者不满,凸显全渠道零售中价格策略与价保机制协同的挑战 [1] - 价保机制正从营销工具演变为品牌全渠道战略和用户运营能力的压力测试 [2] - 促销和价保是多方利益博弈的算术题,消费者期望的公平性与运营现实之间存在矛盾 [3] 大疆促销事件分析 - 双节后大疆开启促销,部分渠道出现数百到上千元人民币的降价,但线下门店等渠道不支持价保,导致已购消费者感到被“价格背刺” [1] - 消费者因被动支付溢价而对品牌价值认同产生考问 [1] 价保机制的现状与挑战 - 价保是商家与消费者的附加约定,作为一种竞争策略和优惠手段,其具体规则(如时长、降价策略)由企业自主决策 [2] - 价保周期通常设定为7天、15天或1个月,旨在平衡价格浮动带来的消费者心理落差 [1] - 在双11等价格敏感的主导零售场景,平台方的价保存在感更强,而渠道分散的线下门店因运营效率和成本压力,价保概念稀缺 [2] 价保对品牌与渠道关系的影响 - 价保争议发生时,消费者诉诸品牌,但品牌在复杂的渠道体系中左右为难 [2] - 价保本意是构筑消费信任的护城河,但在复杂渠道中可能成为撕裂品牌统一形象的裂缝,消费者将其视为对不同群体的“区别对待” [2] 行业趋势与深层博弈 - 价保争议是传统促销模式在全渠道转型过程中面临的必然困境 [2] - 促销和价保是涉及运营成本、库存管理、经营定价权等多重博弈的算术题,平台、经销商和品牌的关系将持续变化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