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甄嬛传》最佳打卡地,年轻人一去DNA就动了
虎嗅·2025-10-09 10:14

电视剧《甄嬛传》的文化影响力 - 电视剧《甄嬛传》自2011年开播以来持续热播14年,豆瓣评分高达9.4分,被网友称为“下饭神剧”和“好梦搭档”[8][23][29] - 网络上关于该剧人物解析、行为分析及剧情混剪的视频内容层出不穷,显示出持久的讨论热度[8] - 剧集在服饰、礼仪、台词、道具等方面极力营造“拟真性”,人物塑造鲜活立体,使观众更容易产生共情[22] 故宫旅游体验的转变 - 故宫从一座代表皇权、庄严肃穆的博物馆,转变为一个充满情感纠葛与剧情记忆的沉浸式“主题影城”,被戏称为“嬛球影城”[5][9][48] - 游客游览故宫时,除关注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外,开始按图索骥寻找影视剧中的场景和人物生活痕迹,即使明知剧情虚构[12][13] - 游客拍照打卡选择从过去在大殿前拍摄标准纪念照,转变为在偏殿廊下、花园角落甚至普通宫门前拍摄具有剧情意味的照片[15] 社交媒体驱动的打卡现象 - 在社交媒体上,“来故宫打卡只干一件事——重温《甄嬛传》”成为众多剧迷的选择,游客倾情演绎剧中名场面并分享[4][6][25] - 网友在社交平台分享雨中奔跑、指天发誓、下跪等打卡场景,收获大量关注点赞,集聚剧迷并催生新的分享,形成独特的认同感和归属感[26][34][35] - 游客通过模仿剧中人物,不再是简单记录“我来过这里”,而是尝试与情景融合,表达“我曾置身于这个故事中”[16] 历史知识与文化消费的结合 - 现代消费社会中,旅游不再仅是“看风景”,也是一种追求沉浸式体验的文化消费,传统“拍照打卡式”旅游已难以满足年轻游客对深度体验的需求[24] - 《甄嬛传》为游览故宫提供了一套现成的“体验剧本”,游客可按剧情设计路线、在特定场景回忆情节、模仿人物行为,甚至自由发挥弥补剧情遗憾[25] - 故宫工作人员借影视剧热度,在讲解中帮助游客区分史实与艺术创作,既满足游客对剧情的兴趣,又科普准确的历史知识[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