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疆之鉴,价保之难
北京商报·2025-10-10 00:14

核心观点 - 大疆近期促销活动因价保政策不一致引发消费者争议,凸显了在全渠道零售背景下,价保机制已成为品牌管理其价格体系、消费者信任和渠道关系的关键挑战 [1] - 价保机制从一项营销策略演变为对品牌全渠道战略和用户运营能力的压力测试,品牌能否实现线上线下的价格与服务协同是核心问题 [2] - 促销和价保本质上是多方利益博弈的算术题,涉及运营成本、库存管理和定价权等复杂因素 [3] 价保争议的具体表现 - 大疆促销活动中,部分消费者在购买产品后,商家立即开启降价活动,降价幅度达数百到上千元人民币,但部分渠道尤其是线下门店不支持价保 [1] - 消费者将不同渠道的价保差异归咎于品牌的“区别对待”,导致对品牌价值认同的考问 [1][2] 价保机制的性质与作用 - 价保是商家与消费者的附加约定,作为一种竞争策略和优惠手段,价保周期的设定(如7天、15天、1个月)由企业自主决策 [2] - 价保的本意是构筑消费信任的护城河,平衡价格浮动带来的消费者心理落差,让消费者安心下单 [1][2] - 在“双11”等价格敏感的主导零售场景中,价保是对低价策略的加码 [1] 渠道差异与品牌困境 - 在线下门店,由于运营效率和成本压力,价保是稀缺概念,而在线上平台,价保的存在感更为明显 [1][2] - 价保很大程度上是品牌和平台的共同决策,平台有时话语权更强势,品牌在争议中面临左右为难的困境 [2] - 价保在复杂的渠道体系中,可能从构建信任的工具转变为撕裂品牌统一形象的裂缝 [2] 行业背景与未来挑战 - 中国零售市场渠道众多、快速变化、激烈交融,消费者鲜少区分自营店与授权店,将信任交付给品牌和平台 [2] - 价保争议是传统促销模式在全渠道转型过程中面临的必然困境 [2] - 平台、经销商和品牌的关系在运营成本、库存管理、经营定价权等多重博弈下将继续变化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