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内卷式”竞争的原因与表现 - 光伏行业近半数企业实现同比减亏或净利润增长,但行业盈利拐点尚未到来 [1] - 部分地方政府通过融资、税收、用地等优惠政策吸引项目,导致企业以“价格战”开拓市场,创新不足且同质化严重,最终引发供需失衡 [1] - “内卷式”竞争现象也存在于新能源汽车、电商、外卖等领域,表现为过度压低价格 [1] - 微观主体的理性选择可能汇聚成宏观层面的非理性现象,形成“合成谬误”,反映出市场失灵和地方政府不当干预的问题 [1] 政府与政策引导作用 - 政府通过“有形之手”干预可降低动态调整的负面效应,促进经营主体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统一 [2] - 中央层面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整治地方招商引资乱象,消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 [2] - 主管部门约谈相关企业,引导市场竞争从无序走向有序,例如要求企业不得低于成本价销售 [2] 企业应对策略与成功案例 - 企业需通过差异化竞争和品质化提升开拓增量蓝海,避免低价同质竞争 [2] - 在价格下跌背景下,部分光伏企业依靠科技创新率先走出“内卷” [2] - 隆基绿能背接触电池组件效率突破26%,创世界晶硅组件效率新纪录,其新产品二代组件上半年出货量达4吉瓦,畅销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 [3] - 企业从“拼价格”转向“拼价值”、从“拼消耗”转向“拼创新”是走出“内卷”的关键 [3] 全球化市场与增量拓展 - 推动产品出口和企业出海是拓展增量的有效路径 [4] - 过去10年全球光伏复合年均增长率达25.8%,但在全球能源总量中占比仍低,表明全球可再生能源需求潜力巨大 [4] - 行业应继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支持企业走出去,在全球市场中拓展空间 [4] - 企业需以增量思维处理短期与长期、个体与整体、内部与外部的关系,对内追求创新价值增量,对外开拓全球市场增量 [4]
反“内卷”需要增量思维(连线评论员)